浅谈套期保值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16 04:11:38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7-046-02

摘 要 套期保值现已成为期货市场一个重要的经济功能,不同的套期保值策略影响着套期保值的效果,因此研究套期保值表现的好与坏,即研究套期保值有效性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套期保值 风险 期货市场

一、套期保值概述

传统概念的套期保值是指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将来某一时间通过平仓获利来抵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一)套期工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中指出,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二)被套期项目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指出,被套期项目是指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且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的下列项目:一是单项已确认资产、负债、确认承诺、很可能发生的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二是一组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已确认资产、负债、确认承诺、很可能发生的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三是分担同一被套期利率风险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组合的一部分(仅适用于利率风险公允价值组合套期)。

库存商品、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长期借款、预期商品销售、预期商品购买、境外经营净投资等,如符合相关条件,均可作为被套期项目。

二、套期保值有效性评估的相关风险

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时,一般会遇到体制风险、管理与运营风险、基差风险。

体制风险是指由于我国套期保值基本管理体制的体制性缺陷或限制而使企业套期保值发生损失及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者由此产生的机会损失。

管理与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套期保值日常管理与运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管理风险,决策风险和价格预测风险。

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近期合约的期货价格之差。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基差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这主要取决于现货价格是高于还是低于期货价格。而基差风险是指由于基差的不利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三、套期保值有效性的判断标准

套期保值有效性是指通过套期工具抵销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

(一)判断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套期有效性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要条款比较法,是通过比较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主要条款,以确定套期是否有效的方法。如果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所有主要条款均能准确地匹配,可认定因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可以相互抵消。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主要条款包括:名义金额或本金、到期期限、内涵变量、定价日期、商品数量、货币单位等。

2.比率分析法,是通过比较被套期风险引起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比率,以确定套期是否有效的方法。运用比率分析法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政策的特点选择已积累变动数(即自套期开始以来的积累变动数)为基础比较,或以单个基期变动数为基础比较。如果上述比率在80%―125%范围内,可以认定套期是高度有效的。

3.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一定数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回归关系函数的方法。将此方法运用到套期有效性评价中,需要分析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价值变动之间是否具有高度相关性,进而判断套期是否有效。运用回归分析法,自变量反映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或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变动,因变量反映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

(二)套期保值有效性测度方法简介

1.Ederington测度方法:Johnson(1960)、Stein(1961)在方差最小化理论下,最早提出了商品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给出了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估计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公式。Ederington(1979)在这个基础上定义了套期保值有效性的考量标准,即套期保值有效性指标表示有套期保值交易相对于不套期保值交易的风险回避程度,它可以反映出套期保值的有效性。

2.LPM模型测度方法:均值――方差资产定价框架中的风险是双边的概念,但是近年来单边风险的概念引起了很多关注,Adams和 Mon-tesi(1995)认为很多人开始关注下方风险,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由于获利和损失带给人们的效用不同,对损失的敏感比获利大而这又影响人们的决策。LPM模型测度方法和Ederington测度方法一样,考虑套期保值以后风险的较少程度。所不同的是,Ederington测度方法是方差的减少,LPM模型测度方法是底端部分距的减少。

3.夏普比率模型测度方法:由于Ederington测度方法在形式上只考虑了用风险来度量套期保值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局限性,Howard和D'Antoio(1984)运用夏普比率提出了一套风险收益尺度衡量套期保值的方法,他们定义的套期保值有效性指标中包含了收益和风险两项。用有套期保值组合的夏普比率与没有套期保值组合的夏普比率之比表示套期保值交易的风险规避程度。然而,也存在一些缺陷,后来一些学者对它进行了一些改进,Chang和Shanker(1987)提出修正的夏普比率测度方法,Howard和D'Antoi(1987)则提出了更进一步的修正模型,更合理地测度了套期保值的有效性。

4.HKL测度方法:在效用最大化框架下研究套期保值有效性,主要还是考虑基于均值―方差效用函数,我们假设套期保值者会投入无风险收益与其绝对风险归避程度之间的差额相同的数量,因此任何的套期保值都取决于套期保值者的风险规避行为。Hammer(1988)认为Pratt的ARA比夏普比率模型中的单位标准差风险补偿更能有效地反映风险规避。Hsin、Kuo和Lee(1994)采用了常量ARA的概念,提出了新的测度方法。Copeland和Weston(1992)定义了风险补偿为期望收益和确定等值之间的差值。所以,套期保值交易的风险规避度也可以解释为套期保值和不套期保值的确定等值收益之差。当风险规避度大于零时,说明套期保值效果十分好,当风险规避度等于零时,表示选择套期保值和不选择套期保值没有区别,当风险规避度小于零时,说明它不是一个有效的套期保值策略。

四、保持套期保值有效性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套期保值

企业保持套期保值有效性必须要正确认识套期保值,把套期保值与投机交易区分开来。套期保值与投机交易完全不同,套期保值的目的并不是获利,而是为了回避商品价格波动所可能带来的风险,投机的目的是赚钱,只要有收益,投机就是成功的。

(二)完善制度与管理

首先,应设立套期保值开发部门与机构。为保证套期保值开发的落实,企业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套期保值开发部门,负责套期保值的业务联系与方案设计等。有了现货市场的支持,套期保值业务才能持久开展。

其次,完善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建议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处理方法。针对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缺乏指导性的问题,明确套期关系确定和变更的细则,杜绝企业利用套期保值会计粉饰财务报表,操纵利润。

另外,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建立严格的企业内控制度,形成完善的制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增加套期保值信息披露,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市场共同的监督来规避企业的自利行为。

(三)改善期货市场运作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可行的期货品种上市机制,不断推出新品种上市,是期货市场正常运行的一项主要内容,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要便于执行和管理。从而有效规避风险,健全期货交易机制。

二是规范和完善实物交割管理。对较大规模的实物交割提前进行严格审查。对较大规模的实物交割,不管是投机还是套期保值,都要提早进行严格的审查。交割者要提出充分的交割理由。对有操纵市场嫌疑者除严惩外,立即强迫平仓。

三是改善期货市场外部环境创造套期保值交易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必须完善期货市场外部环境,这主要包括培育和发展商品现货市场及其相关的仓储市场、资金市场和运输市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善国家对期货市场的宏观调控。

上一篇:固定收益证券的市场风险分析及量度 下一篇: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上市银行综合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