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时间:2022-07-16 02:40:37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近些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课堂里如此,课外更加。学生追着老师问这问那的现象已是记忆中是事情了。不少老师都有同感。大家的困惑是,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教学生?教什么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认为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这方面的体现。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超越和提高。人的“问题意识”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源泉,也是挑战能力的体现,还是学习新知识的桥梁。这就凸现了“问题意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要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弄清学生缺乏这种意识的原因。

一、 学生缺乏提问意识的原因

1. 教师的知识权威意识,是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实际上刚跨进校门的学生对遇到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都想问,但经过多年的教师知识权威的压制之后,有问题也变成了没问题,不敢开口了或愿开口了。

2. 另一重要因素是当前社会的价值观。由于当前社会的功利性和短视,衡量一个学校、一个学生的好坏往往只是看这个学校多少学生考上大学,这个学生“考了多少分”,而不管也不在乎这个学校的学生是否会问问题,这个学生是否善于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紧跟“考点指挥棒”,你点什么我就教什么,你点到哪我就教到哪,其他的问题也就变成了“不是问题”。从而抹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向导来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合理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谓“问题”,它是固有的认识与新的现象、新的事实产生矛盾时引发的困惑,而产生这种困惑的心理状态就是“问题意识”。生物课堂教学就是在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固有认识与新的事物产生矛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开始的。

1. 转变角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把自己定位为知识权威,要放下架子,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提出的疑问,这样学生愿意在“和谐”的环境下敢于提出问题,甚至可能与教师一起讨论或争论。

2. 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学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知识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直接将有关内容呈现出来,并列举许多事实,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下列方式帮助学生探讨该部分内容:

教师把预先制好的葡萄酒分发给学生品尝,让学生认知其中的成分,然后借助课件介绍家庭葡萄酒的制作过程。由于这一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在家里完成并可学会一项饮料制作手艺,因此学生会很有兴趣,并会思考一系列问题:

① 葡萄要不要去皮?

② 酒精是怎样产生的?

③ 为什么要榨汁?

④ 为什么果酒制作要先通气后密封?

⑤ 果醋制作与果酒制作有哪些不同?

等等。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解决问题。学生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乐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凡事必问个究竟”的问题意识。

3. 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造问题情境应注意情境的新异性、问题的开放性。新异易产生好奇,而好奇心正是兴趣的源泉,兴趣可产生求知的动力、激发创新的灵感。如,探讨“是否赞同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时,面对这样开放的问题,学生会形成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并都能给出理由,这样有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的提出问题才能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更多更好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放开双手,给学生更多的探索创新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允许并鼓励学生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告诉学生要敢于向权威、向标准提出质疑。

(艾如文 湖南永州市第二中学 425000)

上一篇:浅谈政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