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总思路浅析

时间:2022-07-16 01:44:45

中国经济转型总思路浅析

【摘要】把传统的低技术,高产量加工以及贩卖原料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高技术,产业链两端为主的经济结构,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举措,本文将浅析中国经济转型的思路。

【关键词】经济转型 改革

一、经济模式转变思路综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最根本最基础的,经济制度的转变牵涉到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改变不能够单独的看待经济领域,而是要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但要综合经济制度内部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生产制度、市场化、经济发展结构、社会收入结构调整、扩展内需、培育创新能力、低碳经济模式;还要综合经济制度以外的政治制度,社会自我管理制度的变革,进行全部领域的同步变革,才能达到经济转型,保持中国的和谐稳定的目的。

二、经济领域的改革

(一)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

(1)发展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但我国的先进制造业所占比率却非常低,与国外的企业相比完全不占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表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技术,对发展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制造技术不断向高技术化方向发展,给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未来的制造业将进入融智能化、敏捷化、柔性化、精益化、全球化和人性化于一体的崭新时代。先进制造业将成为引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利器,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装备工业走向一机多能、人机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检测集成一体化,出现高速模块化虚拟轴车床、机床等新型加工机床,数控机床走向智能化、机器人化机床、智能化加工单元。

(2)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方法、服务方式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例如: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

除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外,还应该根据经济转型和国情需要,重点发展某些新兴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应该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二)优化收入结构,拉动内需

中国目前是处于穷人多,富人和中产阶级人少的收入结构状况,这种收入对社会的消费有极大的抑制作用,实现橄榄形收入结构将对内需有极大的提高帮助。

具体可以包括如下两条思路:

(1)调整税收制度,减少收入中下人群的个人所得税。中国的国企已经过了需要被保护的阶段,应该减少民企的税收,培育能与国企进行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同时减少需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税收,甚至给予补贴,帮助其尽快发展,实现经济转型。

(2)增加中下层人民的收入。中国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富人手上,中产阶级这种消费主力群体都不多,大多是收入极低的穷人或者刚刚摆脱穷人但还不是中产的夹心阶层,这种人群的消费大多是以必要消费为主,再加上房价高企,打算买房的人基本都没有能力与欲望进行大量精神消费等非必要消费。增加这部分人的收入,使他们成为中产阶级,进而使社会的收入分配成为中产阶级为主的橄榄形收入,内需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三)提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具体包括:改变地方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改为市场化的自由资源配置;改变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达到市场中的经济体的自由竞争;提升工人团体的地位,建立工资协商等保障工人权益的制度,达成良好的劳资关系;改变政府部门和国企在法律中的特权,完善法治体制。

三、政治领域的改革

(1)经济政策要颁布压制产能的限制令,但不能像过去一样以此作为主要手段,而是主要通过改变经济发展结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达到大体符合隐性经济增长水平的程度。

(2)改变过去以GDP作为考核政绩的指标,使用绿色GDP,先进产业GDP,产能利用率等符合时展的指标,以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

(3)政府要从可以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地方让市场控制,避免过度干预,并且要主动努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例如理顺资源、环境、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设立技术工艺水平指标、能耗指标、污染排放指标等作为市场准入门槛,淘汰低水平低效率的产业。

(4)从控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能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地方退位,建立市场机制办不到的服务,例如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金、伤残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低收入辅助制度。

四、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

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管理的具体形式以及组织、处理、调节公共事务的体系、法律、法规的总称。具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政府管理社会,二是社会自我管理。

政府要开放和促进社会的自我管理制度形成,改变过去的用审批、登记、挂靠等方式限制社会团体,官僚化、行政化的社会组织,转变为以备案来规范促进社会组织的自由化,用实际政策倾斜去鼓励慈善机构,环保团体等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五、结语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制度的变革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过来,而应该采取逐步开放,逐步市场化的方式;而且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政府单独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

上一篇:浅议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 下一篇:社会网络视角下知识密集型企业动态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