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辅导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时间:2022-07-16 09:22:42

学习动机辅导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摘 要: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产生厌学情绪,一直以来困扰着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学习动机辅导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总结一些经验,目的在于探求改善学生厌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 学习动机辅导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校里学生中竞争同样激烈。来自家庭和老师的压力、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习成绩不理想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很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学习动机辅导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总结一些经验,目的在于探求改善学生厌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狭义的学习定义专指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而且牵动家长、教师的心。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学习动机辅导作为学习辅导的主要内容之一,若将其深入运用于教学,其作用与效果非同凡响。如何在教学中深入运用学习动机辅导呢?

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不等同于学习动机,这里有个过程,而且此过程需要诱因,诸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趣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进步的要求。那么,是何种内在因素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呢?心理研究发现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这里笔者就学习动机辅导的三大内在因素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发与运用作个初探。

一、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又称认知的动机,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以了解、理解要解决的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主要包括好奇心和求知欲两个因素。因此要发挥认知内驱力的作用就是如何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来。

好奇心是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本能之一。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通常对某件事物产生好奇心才会深入探究。因此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先导,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升华。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求奇法、求新法、求趣法。

1.求奇法就是创设新奇的环境,使学生有一种新奇感,从而唤起学习的内驱力。例如教具的与众不同、教学方法的变化都能让学生感到新奇,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

2.求新法就是创设新颖的学习环境或情景,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新颖最能激发人的注意力,注意力又能激发多种认知因素。

3.求趣法即创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趣味感触。多创设形象的、直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操作游戏,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

二、提供成功体验以增强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又称自我提高的动机。这主要看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对学生有重大促进作用,学生为了赢得在学校的一定地位而使自己有一个相应的学习成绩或能力特长,而努力学习。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主要有以下6种方法:作业批改激励法;学习内容自选法;效果自我评定法;习题自编法;小先生法;互助法。

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作业批改激励法和习题自编法。作业批改主要体现在平时的测试试卷上,对正确的加以标注并给予激励性的批语,错误的在讲评时先让学生自己找原因。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印象,又获得成就感。习题自编法是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编制一些自认为易出错的题目,然后教师整理成试卷分发给学生做,在分析试卷时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讲解。这样班级得到整体提高,学习氛围也更加浓厚。学生个体在此过程中也获得成就感,自尊心得到一定满足,促使他(她)更努力学习也乐于思考。

小先生法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一种方法,而且效果极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这本身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对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有力的驱动。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这个小先生由谁来当,得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学习氛围好的,学生积极性普遍比较高的,可以由学生自荐,然后教师指导他(她)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常用此法能形成良性循环。对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的班级,可以由教师选一两个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先试行,以带动整个班级。

三、多加赏识来培育学生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也就是附属动机,是指学生为了得到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所表现出来的提高学习的一种需要。附属内驱力的激发关键在于表扬和奖励。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但是要把握“度”,首先表扬要得当,要实事求是,不能无限扩大。第二,对后进生要舍得表扬,即使需要批评,也要先表扬,这样批评有时也能对学习起驱动作用。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以强化附属内驱力的激发。

奖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在必要时用以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学习动机的辅导与激发,在教学的运用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个知识要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潜能,加强学生一般能力的训练,使之形成有效的学习技能,从而很好地解决一直以来学生所困惑的学习动机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拥有学习的进取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唐卫海,刘希萍.《教育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3]徐光幸.《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结构―定向”理论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生物科也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