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定向”理论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13 05:23:59

“结构―定向”理论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对淮阴工学院健美操选项班学生的教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的总评成绩,无论是优良率、及格率还是平均成绩,都是实验班好于对照班,两班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显著(P

关键词:结构―定向 健美操 应用研究

“结构―定向”教学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的简称。它是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冯忠良教授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提出的具有完整科学体系的教学理论。中心思想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结构化教学和定向化教学是它的两个基本观点。结构化教学观点从教学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即教学应首先确立以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为中心的观点。也就是说,所有教学工作或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是为了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预期的变化,即使一定的心理得以形成与发展。一定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是通过一定的心理结构的构建而实现的,这是一切直接或间接从事于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确立的教学观点。定向化教学观点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即教学的成效在于心理结构的形成;要提高教学的成效,则必须依据心理结构形成、发展规律,实施定向培养。而所谓定向培养,即定向构建相应的心理结构。所以,定向化教学观点,也叫做定向构建心理结构的教学观点。

目前,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和大学的部分学科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实验学校及其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遗憾的是,针对体育教育方面的结构―定向教学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拟借鉴“结构―定向”教学理论,以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教学为例,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性,同时也拟为建立新的健美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淮阴工学院2009级健美操选项班两个班共72名学生,其中一个为实验班39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班33人。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实验法

对淮阴工学院2009级健美操选项班2各班共72名学生(实验班39人运用结构―定向理论进行教学法、对照班33人运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时间为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两班的技术教学主要区别在于试验组学生在进行技术教学过程中,强调在正确认知前提下的动作与节奏的衔接,以及完整动作节奏的熟练掌握。重点突出技术动作学习与心理定向(指动作开始以前和完成动作过程中心理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正确掌握前一技术环节,并能加快动作速度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技术环节的教学。逐步达到整体动作连贯、精确,动作速度适当。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每一动作环节给学生以特定的心理定向指导(让学生的注意集中指向某一动作),从而使学生心里建立技术环节表象,为掌握正确动作打下基础。

1.2.2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结构―定向教学的研究内容和现状,借鉴先进成果,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案。

1.2.3数据统计法

对考核测试所获得的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结构―定向”教学对学生学习健美操技术、技能掌握的影响

教学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健美操学习进行了综合考核,具体的考核结果见表1、2。从表1、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的总评成绩,无论是优良率、及格率还是平均成绩,都是实验班好于对照班,两班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显著(P

2.2分析

“结构―定向”教学思想强调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对所要构建的心理结构进行定向培养。在我们的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确立了一整套的规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定向进行了积极培养。在运动技术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为必须经过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四个阶段。定向即学生了解动作方式的结构,建立动作映象的过程。模仿即学生依照教师或优秀学生的动作方式,作出相应的动作。整合指各环节动作的连接过程,一体化过程。熟练即动作达到规范化、稳定化、自动化。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得到了依据“结构―定向”理论确定的教学模式。其次,我们全面分析并合理编排教材,构建动作技术的心理结构,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分析、综合等智力活动朝着确定方向前进。最后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之初,利用图片,以及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动作表象结构;利用动作结构流程图以及动作要领说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认知结构。教学中要求学生形成一定的定向技能:即在每一次练习前,都准确无误地知道,通过这次练习要解决什么技术问题,如何解决,并将其应用于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注意自己对动作原理形象化的讲解以及对动作方式的正确示范,还给予学生观察和学习程序方面的指导。在模仿练习阶段,不管是分解练习还是完整练习,一般要求学生边想边做,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要解决的环节动作问题上。这个阶段教师注意观察,对正确动作进行反馈强化。在随后的动作整合阶段,要求学生运用完整练习法进行练习。练习前,一定要学生在头脑中对即将到来的动作结构不仅用表象形式,还要用准确无误的文字概念熟悉一遍。知道凭借哪个动作才能完成环节动作与环节动作之间的结合。

3.结论与建议

3.1运用“结构―定向”理论指导健美操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

3.2在实施“结构―定向”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定向进行积极培养,其次应全面分析并合理编排教材,构建动作技术的心理结构,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分析、综合等智力活动朝着确定方向前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在确立了学生的动作做表象结构和动作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规范性的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锦.田径教学中“结构―定向”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4

[4]鱼得海,陈锋,许崇高.背越式跳高的结构―定向教学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作者简介:张路遥,女,1977年生,江苏丰县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健美操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上一篇: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下一篇:学习动机辅导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