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16 07:44:38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基于工作的过程,分析了

>>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构想 浅谈《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改革实践 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就业分析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饲料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历史回顾 关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思考 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利用贯穿案例进行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 浅谈对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学改革的探索 多媒体教学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中的有效运用 《动物检疫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民族院校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探微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之探讨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烹饪营养课程教学改革探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教学改革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教学改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玉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基于工作的过程,分析了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中突出的工作岗位能力,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改革措施,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课程教学 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49-02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动物营养原理、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饲料加工调制及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饲养试验及饲养效果检查、饲料检测和合理设计动物饲粮配方及配合饲料的能力,培养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广泛,既要运用无机和分析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学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经济动物生产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教学,影响着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本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实际、立足于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首先以饲料加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听取行业企业相关专家的意见,真正做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以上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利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配套及相互促进,增加感性认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二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整合教学内容

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遴选,形成五大教学模块,使教学内容更接近职业岗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即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过硬”,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畜牧、饲料加工技术应用型人才。依据饲料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确定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针对性强,通过企业用人单位反馈得知,所学内容能很好地满足饲料企业各岗位的要求和技能需要,使毕业生动手能力增强、适应岗位快、综合素质提高。

2.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新式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上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按知识体系的顺序进行课程设置的模式,新课程教学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项目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为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本课程摒弃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转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原则,将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及课外实习紧密结合构成三级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进行了两大创新:

第一,本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针对课程内容,解决饲料加工与管理过程中某一项或几项技术性环节。教师在每次教学前,布置一项目标非常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工作任务,并规定每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工作任务查找资料,教学时各小组针对工作任务要求和查找的资料展开短时间的讨论,并草拟出工作任务实施方案,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重新进行修订,选择一个师生认为最好的,并按照此方案实施工作任务,做到教、学、做合一。

第二,本课程将学习情境设计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合作企业作为实践平台,在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组织授班学生赴遵义嘉好(新希望集团)饲料有限公司等饲料企业参观学习,在现场技术人员和老师的讲解下,学生通过对嘉好饲料先进的饲料生产流水线和饲料产品仓储库的参观学习,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为日后步入饲料加工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三,我们在教学方法中还采用了小组合作、项目导向、角色转化、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内容中安排自我学习、信息采集处理、协同工作等环节。

4.改革考核方法

为了适应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的改革方案,我们在课程考试方法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将基于工作导向的考核方式融入到传统的考核程序中,成绩评定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占40%,工作过程考核占40%,平时成绩占20%。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基于工作导向的考核,强调的是工作过程的考核,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多层次课程评价体系,按职业标准将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纳入课程考核。

三 结束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得到培养,它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也必将成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冀建军、王俊萍、罗永华.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8) 〔责任编辑:庞远燕〕

上一篇:网球产业发展对老年人参与网球运动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如何通过二级建造师市政执业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