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梁祝》中祝英台的形象

时间:2022-07-16 07:04:28

【前言】浅析《梁祝》中祝英台的形象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其次,在求学途中偶遇梁山伯,遂在草桥撮土为香结拜金兰之好。祝英台是大家闺秀,知道“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而她偏偏对此毫不在意,与梁山伯情重如山,形影不离。剧中写道祝英台在学堂里与梁山伯、马文才背诵《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时,马文才洋洋得意,...

浅析《梁祝》中祝英台的形象

内容摘要:《梁祝》是流传久远的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表现出超乎男性的机智与勇敢,聪明与大胆,对死义无反顾的态度,确实让人钦佩,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和憾动。

关键词:男权社会 悲剧 女性意识

爱情婚姻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戏剧中的婚恋题材,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是流传久远的经典爱情故事,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为了追求爱情的幸福而双双殉情的结局至今还影响着一代代的读者。

祝英台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有个性和反抗性的知识型典型女性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首先,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的举动,这便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的大胆挑战,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面前,能有这样的想法,确属创举。昔有花木兰女扮男装去从军,那是替父去打仗,是封建社会“忠”和“孝”思想的体现,而祝英台是为了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以此来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去杭州上学也不是一帆风顺,先以装病绝食来要挟母亲,后自己假装成“卜卦人”给自己算卦,终于父亲答应让她去上学,这便是聪明的祝英台与父亲抗争的第一步。

其次,在求学途中偶遇梁山伯,遂在草桥撮土为香结拜金兰之好。祝英台是大家闺秀,知道“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而她偏偏对此毫不在意,与梁山伯情重如山,形影不离。剧中写道祝英台在学堂里与梁山伯、马文才背诵《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时,马文才洋洋得意,英台气愤难平,用言语反驳马文才,并对圣人思想提出质疑,如此大胆的举动,无人能与她相提并论。此时祝英台反抗封建思想中歧视女性的性格跃然纸上!

再次,女扮男装的祝英台虽深爱着梁山伯,毕竟是中国的女孩子,同窗三年却始终羞于启齿,即将分手时才不得不将心事托付给师娘。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子外出求学都受限制,哪有亲自为自己托媒。在封建社会的女性中能有如此大胆的举策,实则难能可贵。

最后,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祝英台拒不接受其父对她婚姻的摆布,不屈服有权势马家的逼婚,敢于私订终生,他们以叛逆的姿态反抗中国传统文化中奉“父母之命”、由父母作主的婚姻制度,催发了那个时代个人婚姻意识和自决的权利。得知梁山伯在爱情无望为她而死之时,祝英台悲恸不已,决心以身殉情。成亲之日,花轿路过胡桥镇山伯墓前,她身着素服,扶碑痛哭。突然狂风大作,一声炸雷,坟墓裂开,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这对“和风细雨式”的爱情伴侣化为一对蝴蝶,飞舞于百花丛中。结尾的化蝶使这部戏曲以“理想型”文学类型著称于世,并且被广大的中国人所接受和喜爱。这比较符合“中国人民传统的审美心理与情趣的必然要求:追求心理满足的完整性,强调和谐的中正和平,求得思想慰藉的阴柔,充满乐观向上精神的完美性;善恶终须有报的目的性”。随着化蝶这一喜剧式的结局出现,这位聪明多情,大胆追求爱情自由,追求男女平等,追求婚姻幸福,具有反抗意识,并不为荣华富贵所动,最终兑现自己承诺的悲剧形象更加完美。

她是封建社会桎梏中冲出来的崭新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表明个体的幸福对于社会伦理道德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因此她只能以死来实现对爱人的诺言。为了心中的爱,她别无选择,她所显示的不是人性的懦弱,而是那种坚韧与顽强,高贵与充满尊严。祝英台这位女性形象,以她那短暂却又闪耀着青春光辉的一生强烈震撼人心,使人看到大胆追求自由理想爱情的人性之美与青春之美,看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和卑鄙,以及家族利益对个体幸福的毁灭。

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时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在精神生活中占据着很大的位置,而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显示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正是在今天仍然打动人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陈爱敏.文化视野中的中西方爱情悲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6).

韩秋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蚁生》:一部反乌托邦的寓言 下一篇:从一纸休书看《水浒传》中林冲休妻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