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纸休书看《水浒传》中林冲休妻的真实原因

时间:2022-06-14 10:06:34

内容摘要:从林冲在刺配沧州之前,与岳丈张教头的对话以及写得十分蹊跷的休书中,可以发现林冲休妻的真实原因。

关键词:林冲休妻 张贞娘 贞节

林冲的妻子张贞娘是《水浒传》中少有的贞女,对于张贞娘,小说着墨并不多,张贞娘在小说中出场较早,但她就像昙花一现,就像划过夜空中的流星一样,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张贞娘在小说中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映衬林冲委曲求全的性格,以及林冲“逼上梁山”的悲剧性的命运。水浒学界一般都认为林冲与妻子张贞娘感情甚笃,特别是林冲对张贞娘一往情深,林冲写休书休妻是为了张贞娘日后的前程,林冲不希望因为自己一个囚犯而耽误了张贞娘的青春,张贞娘的自缢完全是由于高衙内的逼婚,果真如此吗?我们就从林冲刺配沧州前,临别时与丈人张教头、张贞娘的对话以及林冲的那封言辞有些蹊跷的休书分析中,看看林冲休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首先,林冲提出休妻的一个重要理由——“无子”。

张贞娘没有为林冲生下一男半女。一个女子没有生育是非同小可的,在古代有七出的休妻制度,七出的首要一条就是“无子”,“无子”意味着断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后得罪于祖先。为避免断根,就要与不生育的妻子分离。

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自蒙泰山错受,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红面赤,半点相争。”林冲在对丈人张教头提出休妻的一个重要理由“无子”时,言辞极其委婉、谦恭,一般读者只见林冲表白平日里夫妻感情很好,“未曾红面赤,半点相争”,却忽视了林冲说这话的前半句“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无子”的女人,与我林冲又有多大的关系呢?“无子”的女人又连累我林冲吃了这么大的官司,岂不已成累赘?

其次,林冲提出休妻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害怕在世人面前担了“绿帽子”的名声。

“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这句话暴露了林冲的真正担忧是怕他发配沧州以后,娘子经不住高衙内的纠缠,失了,做出对不住林冲的事来,不如早早地休妻,休了妻,张贞娘与我林冲已毫无瓜葛,在世人面前就不担“绿帽子”的名声了。这说明林冲骨子里对妻子的忠贞是怀疑的,是没有把握的,说明林冲并不真正了解他妻子的为人。

前文中,当锦儿急忙跑来告诉林冲陆虞侯将林冲妻子骗到陆虞侯家中,任由高衙内调戏,林冲火速赶到陆虞侯家,在这样危机的时刻,林冲没有一脚踹开紧闭的门窗,而是“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这不是正在给时间让高衙内逃跑吗?而见到妻子的第一时间,林冲问的第一句话:“不曾被这厮玷污了?”他最关心的是妻子是否被那高衙内玷污,可是,林冲又是怎么保护妻子不受玷污的?作林冲忠贞的妻子很难,张贞娘就是处在这样尴尬两难的境地,人们只知道林冲命运多蹇,却忽略了比林冲更苦命的是张贞娘。

再次,林冲休妻的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免得高衙内继续陷害他。

“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林冲的这句话到底是担心高衙内陷害他妻子张贞娘呢?还是担心如果张贞娘不顺从高衙内,高俅就不会就此放过他林冲,将继续加害他林冲呢?显而易见,林冲休不休妻,高衙内都会继续纠缠张贞娘的。所以,高衙内不是要陷害他妻子张贞娘,而是要逼林冲妻子张贞娘与他苟合。所以,“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这里“如此”就是指林冲休妻之后,高衙内就不再嫉恨他林冲不肯让妻,在林冲看来,高衙内就再没有理由继续陷害他林冲了。因为林冲认为高俅与高衙内之所以要陷害自己,就是因为妻子被高衙内看中,她妻子碍着丈夫林冲的面子不肯屈就,所以自己被高俅与高衙内设计陷害。鲍鹏山老师这样点评道:“前面说好说歹,说他担心高衙内威逼亲事,说他担心耽误娘子的前程,耽误娘子的青春,但是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呢?我写下休书以后我就放心了,高衙内就不再陷害我了。这就是林冲。汉语里有一个词叫“壮夫断腕”,很悲壮的一个词,那么林冲此时此刻的行为,你能说是壮夫断腕吗?只能说是懦夫断腕。而且他还讲到了,今天要就着这么多高邻的面,要当众,当着很多人的面,而且还要明白地写下这封休书,让大家都当场做鉴证,还要写得明明白白。为什么要当着众邻的面呢,为什么要写得明白呢?很简单,让高衙内知道,我已经当众表态了,我已经明明白白跟你表白了,我的妻子休了;你现在想要她是你们之间的关系了,和我无关了,把自己撇清了。这就是林冲。”

最后,林冲休妻的最核心的原因是林冲看重自己曾拥有的头衔身份超过爱情。

林冲不听岳丈张教头的劝说,执意要写休书休妻,而岳丈张教头几次三番打消林冲的各种顾虑。小说有意详尽描述了林冲与岳丈张教头围绕休书的四次对白,作为林冲岳丈的张教头四次表态,只认可他林冲这个女婿,决不让女儿改嫁,他会把女儿带回家养起来,直到林冲回来完聚,决不让高衙内见到他女儿。张教头叫林冲只管放心去沧州服役。尽管林冲已写下了休书,但张教头仍把林冲当做自己的女婿一样关爱,“只顾前程去,挣扎回来厮见。你的老小,我明日便取必去养在家里,待你回来完聚。你但放心去,不要挂念。如有便人,千万频频寄些书信来!”在危难时才真正显出人间真情。通过林冲与张教头的对比,突显出林冲只求自保,缺乏责任感。岳丈张教头的四次表态不仅显得情深意重,而且显示出做人的骨气,在强权面前,绝不趋炎附势。

再来看看林冲的一纸休书,可以堪称是天下一字号奇绝的休书:“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并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年月日。”这份休书有两点蹊跷:一是休书的第一句“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林冲此时已不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了,他已经是一个罪犯了,他在立休书时为什么对此还津津乐道呢?其一,说明他始终看重这一身份头衔。其二,说给妻子与岳丈听的,即你家的女儿让我丢了这一荣耀的身份。其三,说给众邻居们听的,我林冲为何要休妻?因为这个女人弄得我林冲成了一个囚犯。

林冲一直以来被看成是《水浒传》“最苦命的好汉”林冲的悲剧命运,张恨水先生就曾提出过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林冲遇到高衙内这样有后台的小人调戏妻子时,“即当携妻爱妻,远觅栖身立命之地。同一八十万禁军教头,同一得罪高太尉,而王进之去也如彼,林冲之去也如此,此所以分龙蛇之别欤?吾因之而有感焉:古今之天下英雄豪杰之士,不患无用武之地,只患略有进展之阶,而又不忍弃之。既已略有之,不得不委曲以求伸。若林冲者,其弊正在此也”。

林冲终其一生都希望留在体制内,拥有一个体面的社会身份与头衔,这是林冲一生的理想,尽管受尽高俅等奸佞的陷害,他休了妻,在野猪林差点被结果性命,他仍然没有泯灭这个希望;到了沧州牢城营,他还是尽量陪着小心,呵护这个破败的世界;等到富安、陆虞侯、差拨定要将他烧死在草料场时,他才被动应战,杀死了富安、陆虞侯、差拨。上梁山之前,他在朱贵酒店粉白墙上题了一首诗:“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马上就要上梁山落草了,“功名类转蓬”,林冲仍恋恋不忘的是功名。在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众好汉们都反对宋江招安时,为何没有听到林冲的反对声?活捉了高俅,为何与高俅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林冲也无反应?一则是林冲懦弱,二则是林冲也梦想有朝一日重返体制之内,重获往日的社会身份。

张贞娘是《水浒传》中少有的受过传统伦理教养的女子,在林冲与妻子最后一次对话中,张贞娘再次对林冲表白道:“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玷污,如何把我休了?”林冲又一次辩解道:“娘子,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下相误,嫌了你。”果真是为了娘子好吗?“恐怕日后两下相误”,张贞娘其实是借父亲张教头之口表白自愿为林冲终身守贞洁,张贞娘也就不存在耽误了,那么,不就只剩下林冲才是真正害怕被耽误了吗?林冲害怕不休妻就永远陷在这“祸水”里。最终林冲还是写下了这一纸休书,这一纸休书,对于一个一直把贞德与爱情视若她全部生命的张贞娘来说,不亚于五雷轰顶,她平生所有的信念与希望就在这一刻顿时崩塌,张贞娘情何以堪?这不是把她往绝路上逼吗?她宁死不屈从于淫邪之人高衙内,而自己的丈夫一纸休书就将自己抛弃了,张贞娘还有路可走吗?只有她的老父亲真正支持她,关爱她,理解她。可是年迈的老父亲怎敌得过虎狼之势的高衙内?王宝钏为薛平贵苦守寒窑十八年,是因为王宝钏心中还存有希望,张贞娘的希望在哪儿?林冲的一纸休书浇灭了一个贞洁女人的真心,在这一纸休书写下的那一刻,贞女心已死,而到后来,高衙内逼亲,张贞娘自缢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参考文献:

[1]鲍鹏山.鲍鹏山品水浒[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10.

[2]马幼垣.水浒人物之最[M].北京:三联书店,2006,6.

[3]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M].北京:万象周刊社,1947,3.

刘琼,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主要研究古代文学。

上一篇:浅析《梁祝》中祝英台的形象 下一篇:英汉词汇差异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