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 加强监管

时间:2022-07-16 03:59:45

完善制度 加强监管

内容摘要: 随着招投标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不断规范,有一个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监管体制定会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廉洁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以国有投资为主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进程,招投标管理也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运作管理发展为市场经济时期的市场服务、政府监管的新格局。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招投标市场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试图阐述我市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招投标监管工作中应运而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创新监管模式,完善制度体系等招投标监管方面所做的尝试。

1 新形势下招投标监管工作正面临着新考验

目前,随着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公开招标投标的比例在大幅度提高,《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运行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之也暴露出一些弄需作假、规避招标、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

1、资格预审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机构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排他性,给陪标串标提供了机会;

2、招标人与投标人在总承包交易过程中回避应分包的工程项目及工程造价,进行违法指定性分包,规避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及各项规费的收缴,造成三角债清欠困难;

3、静态的固定总价合同,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材料价格变化、人工费的增加、风险和利息变化都真实的反映出变中标总价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的必要性。

4、招标人利用自由选择招标机构的机会,相互串通,通过招标机构的运作,达到其私下交易建设工程项目的目的,扰乱了建筑市场承发包秩序;

我市为保护市场主体各方合法权益,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在监管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

2 突破人为因素障碍,创新监管模式

针对目前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市的实际,在总结经验、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陪标、串标等焦点突出的问题。

1、对工程招标资格预审实行了全过程监管。资格预审是工程招标的重要环节,以往我市对此实行的是备案式管理,资格预审是由招标人和招标公司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资格预审结果随意性较大,给虚假招标和陪标串标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将工程招标资格预审纳入了全过程监管范围,并规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资格预审时,应组建资格预审评审委员,评审委员会由招标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随机抽取确定,并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内、在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下开展”。这一规定的出台和实施,解决了资格预审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导致资格预审过程中存在的弄虚作假和排斥潜在投标人的不规范和弄虚作假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了虚假招标和陪标串标的不法行为。

2、对工程施工分包招标实施了预期管理。由于目前国家对工程施工分包招标尚未有明确的规定,使得招标人利用施工总包单位,将施工分包私自发包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并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在出台的文件中规定:“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的分包工程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应当由总承包中标人和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人共同依法组织招标;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均不得直接指定施工分包工程的承包人”,并在合同中明确分包工程项目,为二级分包市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通过分包招标确定的施工单位,不仅使施工全过程在主管部门的监控之下,确保了施工质量,更有效落实了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工程款支付与农民工工资的动态监管问题。

3、对工程最高限价(拦标价)的设立实行了事前备案、事中质询、事后控制的闭合监管。拦标价在开标前备案,不仅缩短了评标时间,也避免了短时间内评定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为投标评审过程中评委对清单计价明细表的综合对比以及清单综合单价的质询提供了依据;实行最高限价(清单拦标价)招标,清单拦标价采取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的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办法,即招标方不仅确定公布量,同时承担工程量误差的风险;投标方不仅确定清单综合单价,还要承担综合单价浮动的风险;结算的依据即为投标时的清单综合单价和实际工程量。形成了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拦标价的事前备案、事中质询、事后控制的闭合监管,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奠定了基础。

我市的招投标活动在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 “工程量清单拦标价法”和“经评审的最低价法”“无标底招标法”等一整套监管与评审办法,创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市场竞争环境。但面对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招投标机构行为以及如何培育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是当前新形式下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

3 招投标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1、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目前,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不到位,对守信者没有保护,对失信者没有惩罚的问题比较严重,给部分投标单位弄虚作假、围标串标提供了可乘之机,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招投标行为势在必行。

我们目前使用的网络建设工程交易系统、评标专家库的网络管理系统,为信用系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两大系统基础平台上分别建立:①项目经理、专家评委、各类注册工程师等人员信用系统,②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招投标、咨询、担保等单位信用系统,③建设工程项目监管系统,设定以工程项目、人员、工程质量、安全、履约行为互通的信用记录及相应量化评定奖惩标准,在招投标、审批、施工监管过程中计入数据系统,形成数据信息并转化为后续评标的智能信用档案随时调用,避免开标时所报资料的不可确定性等因素给评、定标带来的不公证性弊端。而构建与工商、税务、金融、房产、工程担保等相关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对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控制在招投标监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招投标机构的监管方式有待完善。招投标机构既是招标人的助手又是招投标管理机构的帮手,它既为招标人的招标行为提供服务,又肩负着向招投标各方提供招投标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义务,其市场行为的规范与否,对规范市场主体各方行为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将从措施方面加以规范:一是积极推行招标项目责任制,加强对招标机构承接业务后的行为管理。重点对合同的签订、项目专职人员的落实加以监督,可以参照自行招标单位对招标人员的要求,落实项目招标人员投入,用注册人员及在职人员衡量项目招标人员的专业配置以及所项目的数量等,确保工作质量;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推行招投标人员岗前考核制、从业人员业务手册制,通过业务手册、信用系统对从业人员的项目业绩和行为情况进行记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严格查处,监督对象逐步从单位延伸到从业人员上,绝不能放任学着干、干着看的服务盲区,要让我们的从业人员从根本上作到知法、懂法、守法,逐步建立从业人员信用档案。三是剔除单位资质挂靠行为,通过建立行业内信息及信用系统,将业绩及投诉状况记入年检考核指标,规范和监督其行为。

笔者相信,随着招投标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不断规范,有一个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监管体制定会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廉洁的市场环境。

上一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容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