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寒地低碳城市规划

时间:2022-07-16 03:05:00

【前言】浅谈寒地低碳城市规划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 如何进行低碳寒地城市规划 1、科学规划低碳寒地城市交通 为了达到节能减排提高交通效率,吸引居民出行参与社会活动的目的。我们首先对寒地城市的交通做SWOT分析。 我认为,发展畅通的公共交通是克服黑暗时间长、冬季和寒风时间长、私人机动车数量增加等问题的主...

浅谈寒地低碳城市规划

[关键词]寒地城市;城市规划;低碳城市

中图分类号:P61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79-01

一、寒地城市概念

前几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就发表了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报告中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开始,到现在,大多数国家均做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中国,作为一个城市化迅猛进行的发展中大国。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耗能大,致使GDP的CO2排放量远超美国。我国承诺:到在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量相比2005年减少40%-50%;然而,根据统计,与大多数后工业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CO2排放的产业排序为工业>交通>建筑。而国外的CO2排量排序为建筑>交通>工业。也就是说,中国不能够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方式开展低碳发展。

寒地城市受其特有的气候影响。所谓寒地城市,有些专家认为:北纬45°以北地区,每年有两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高纬度城市是寒地城市。而在中国,运用什么标准界定寒地城市还没有统一标准。但是,由于寒冷气候而突显出上文提到的一些问题的城市,在中国基本坐落于东北、内蒙古部分地区以及西北等区域。这也就是中国境内的寒地城市。

二、 如何进行低碳寒地城市规划

1、科学规划低碳寒地城市交通

为了达到节能减排提高交通效率,吸引居民出行参与社会活动的目的。我们首先对寒地城市的交通做SWOT分析。

我认为,发展畅通的公共交通是克服黑暗时间长、冬季和寒风时间长、私人机动车数量增加等问题的主要方法。

畅通的公共交通可分为地面层、地上层和地下层。三个层面。

一是地面层:首先注重人车分离,私人机动车与公共交通车辆分离。可以增设完善公交车专用车道,使公交车与私人机动车相互不干扰,提高公交运营效率。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由于使用公共交通人次多;所以应注重公交停泊位序。可借鉴北京公交站点细化各线公交车装卸客位置的方法;从而避免公交“争抢挤别”和候车人群迎上机动车道蹬车等危险低效的现象。考虑到寒地冬季室外气温低的特点,可考虑使用公交候车站点室内化,即将公交站点设置为封闭空间,而且可以采取地面售票的方法,即进入室内化的公交站点同时购票。加快了乘车速度。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减少地面机动车拥挤、低速、带速状况。

二是地下层:寒地冬季地下自然温度可保持在8-12℃,稍加气温调节,可以形成与地面截然不同的舒适交通环境。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所以,寒地城市应以原有地下工程为基础,发展地下交通。以哈尔滨为例,结合地下人防系统和商业街的开发,在城市中心区建造了部分人行系统。又如,哈尔滨利用大直街原有地下工程建造地铁,等。均为拓展地下交通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哈尔滨地下交通系统范围小,不成体系,而且与主要公共建筑联系不好。根据国际的先进经验,日本札幌市取用地铁系统中的废热作为能源对城市地面上的积雪进行融化,节约能源,改善地面交通。

三是地上层:地上层架空天桥的主要功能是为步行出行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为步行服务,就是要人车分离,缓解严寒。例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市。在1970年制定的卡尔加里规划中提出建设“+5米”人行天桥来“防护不利气候”。步行、公交出行和私人机动车出行可以各司其道;提高能源效率,提高交通效率。

2、科学规划寒地低碳城市产业

在产业方面,a.应当发挥集聚效应,将项目的选址集中选在相应的产业园区内;进而形成各种功能的特色产业园区,这样可以缩短产业间运输的距离,降低能耗。b.发展“静脉”产业。对寒地工厂产生的“三废”加强技术处理与利用。逐渐找到以“循环经济”为主、对“三废”进行利用的创新工业。c.加强与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合作。以工业基地现有的生产能力为依托,在新能源产业链中找到可以参与的部分。例如,河北保定市建设的太阳能城。其市的产业结构便向太阳能产业靠拢,形成规模经济。寒地老工业城市更要在与新能源产业的合作中寻找诸如地热能、风能等新的增长点。

3、科学规划寒地低碳城市居住区

一是控制高层建筑。以哈尔滨为例,首先对高层建筑的分布空间进行控制。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首先,划定高层建筑禁止建设区。例如交通条件欠佳的地区要限制高层建筑的密度,以免为交通带来压力。然后,划定中高层建筑适宜建设区。例如轨道交通、主干道等交通承载能力较大的中心地区。可建设高度为50米以下的公共建筑和最高层数为18的中高层住宅建筑。最后,划定高层建筑适宜建设区。例如;开发区,而且远离历史风貌保护区,以及具有良好的交通,如快速路、轨道交通等的区域。区内允许建设最大限高100米的公共建筑和最高层数为33的高层住宅建筑。

二是降低居住区绕行系数。所谓绕行系数,是衡量一个居住区通达性的重要指标。例如,一个居住区在未建之前,穿过地区交通很方便。当居住区建成后,由于居住区的阻隔,想穿过此地区,或者从居住区内穿过、或者绕过居住区。这就产生了“绕行”。绕行使交通效率下降,能源消耗大。鉴于寒地的寒风时间长特点,若使用畅通度高的完全开放的居住区形式,居民公共空间活动的舒适度会下降。因此,可以多使用英国建筑师拉尔夫・厄斯金提出的“风屏蔽”设计。即在场地的北侧修建环绕的长板式多层浇筑,为居住区内部的公共活动空间抵御北向寒风提供保障。世界上最著名的“风屏蔽”是瑞典的Suppavaara。这样,可在保障居住区宜居性的同时,创造低碳交通顺畅的半开放式居住区。

同时,建筑物可采用与子午线呈30°-60°角的布置形式,避免建筑有正北朝向,充分利用日照条件。

4、科学规划寒地低碳城市商业区、绿地、照明

(1)商业区规划

商业区应“以线带点”,避免散点式的商业布置。如,哈尔滨市中央大街,虽然为室外步行街,但是,以中央大街为主线串连众多商业中心。使顾客在此商业区中由一家商场经过室外进入另一家商场的时间大大降低,减小了寒地冬季寒冷气候对出行的影响。

注重商业区域与地下轨道交通站点的结合。降低商业区停车位数量、鼓励公共交通出行。

部分商业区可以采用沿两侧建筑物附加透明顶棚的方式,将地面上部分商业交通做成可以充分利用日照,而且可以引入室内绿化的温暖空间。

(2)寒地低碳城市绿地规划

考虑到寒地城市冬季景观、色彩的单调情况。其绿地规划应“以冬为主,冬夏兼顾”。首先,寒地城市较大的日照间距可以为绿地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绿地植物的布置应当起到一定的屏蔽冬季盛行风的作用。

宏观上,充分利用寒地较少的水系景观,结合河流分布,布置大面积楔状、块状绿地。沿街道的现状绿地,宜布置为高低错落有韵律的景观形式;进而丰富冬季道路的层次和美感。微观上,多用耐寒植物。局部绿地可以室内化,将其处理成为可供居民活动的“温室”。这一点可以和拱廊通道结合。

(3)寒地低碳城市照明规划

寒地城市降雪后,地面反射强,如果城市照明得当,将会提升寒地城市夜间的吸引力与城市旅游竞争力;寒地低碳城市照明应注意以下几点:

照明光线宜以暖色调为主。暖色的灯光景观可以从感官上为出行的居民平衡寒冷天气带来的不适。

建筑底部泛光、轮廓照明等光照宜使用节能技术。玻璃幕墙建筑宜使用内透光,使建筑内部的灯光内外兼用,提高内院效率。

上一篇:黄芪的药性分析 下一篇:浅析食品检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