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中居民健康档案的探讨

时间:2022-07-16 01:41:40

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中居民健康档案的探讨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进行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保障社区卫生连续、方便、综合的前提和基础。在社区建档工作中时常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资源的不足,包括以下方面

当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及管理不足,工作人员的福利,公共卫生经费,等各向补助无法及时发放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主管及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 ,相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形成良好的联系,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其对上门建档和提供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持有戒备心理,及反感情绪。

社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未能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医疗关系,多数居民不愿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诊疗,这部分群从的健康档案成了“死档”,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无法体现全科医学的连续性照顾和协调性照顾。降低了建档率。

社区人员相对较少,专业人员不足,多数从临床医疗人员转型,缺少专业的全科医师,工作量较大较繁琐。

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未能及时的建立,使社区中心工作无法及时深入居民区也不能为社区中心及时提供居民信息。

观念意识的不足

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识不清,信任度不高,不能及时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居民身份复杂,流动性大,造成漏档和重档,干扰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社区居民经济文化层次参差不齐,部分群众健康意识欠乏,对建档工作不认可,认为没有必要建立居民档案。经济、地位高的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建档时就避重就轻、隐瞒病史或者回避。降低了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上当误解,部分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打作为居民免费建立健康档的名义,或骗取社区居民的信任。而社区工作人员真正入户建档或再次入户时,却遭到居民的拒绝甚至侮辱。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健康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理解以社区为基层的照顾和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能把它们已健康档案有好的结合。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全科医学、社区工作缺乏认识,认为不搞临床了只是问一问,写一写、交交差了事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以致许多上班族未能及时建档和漏建档。

居民健康建档方式

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主要以入户形式和形大规模建档两种,形式上较为单一。双人或3人入户时往往被居民误认为社会上产品推销员,将医务人员拒之门外。在辖区开展大规模建档工作时,多数在公共场合进行健康档案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居民的隐私,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往往忽略保护个人隐私,询问建档者的相关隐私,使居民感到尴尬和不变而不回答或提供不真实信息,有时甚至拒绝建档。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建档时,大多数仍身着白大褂、护士服由于传统信仰原因,有的居民对此特别排斥,更别提开展建档工作。社区建档工作大多在上班时间工作,许多上班族早出晚归,工作生活节奏较快,也无暇接受医务人员提供健康咨询服务。部分建档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路途较远或偏僻不便于患病居民及其他居民快速方便到达建档和诊疗,还易引起群众不满,体现不出全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了解社区居民健康问题为其提供科学规范的预防、医疗、保健服务通过信息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师可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状况,为社区内高危人群的筛选,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对社区健康问题做出全面的健康评价。有助于制定准确有效的医疗卫生计划,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依据,还可作为政府及卫生机构收集基层医疗信息的渠道便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敲门锤,卫生保健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建档程中会时常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环境复杂,工作量大。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才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广大社区居民获得更优质的社区服务。

上一篇:院前急救临床带教的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