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

时间:2022-07-16 12:03:29

加强金融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

本轮宏观调控旨在缓解过热的投资,以降低发生经济过热的可能;缓解过快的信贷投放,以降低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从8月份出台的宏观数据看,宏观调控已初步见效,投资和信贷增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5%,增幅较7月份回落了5.9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7.94%,略低于7月份的18.4%,工业增加值增长15.7%,为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8月新增贷款1895亿元,绝对额同比略有下降,增长速度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通胀水平继续在低位运行,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3.4%,涨幅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

但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趋势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阶段性效果,一方面,在连续采取的诸如调整准备金率、加息及行政手段的组合调控政策中,最具效果的仍然是行政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速的放缓,可能更多地来自行政手段的强大压力,而一旦放松,存在反弹的可能;另一方面,从银行经营的特点看,四季度信贷扩张的动力仍然十分强劲。同时,在更多的银行上市以后,贷款冲动将进一步加剧。银行支付系统的效率不断提高,也使超额准备金率持续下降,货币乘数面临进一步上升的压力,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将是未来央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与此同时,在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格局下,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促使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从而引致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必然演变为放贷的压力,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的势头有必要继续加强调控。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加大的趋势,8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下波幅36个基点,9月份,人民币汇率更是突破7.90,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周小川行长在IMFC会议上传递出的信息是,新的汇率政策将以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为核心,这可能加快向市场输入的流动性。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说,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依然充足,央行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收紧流动性。

首先,央行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做好汇改相关配套工作,使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富有弹性。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跨境资本的流出入管理,把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置于监控之下。在今后几个月,贸易顺差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很大,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压力,央行需要继续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来进一步收紧流动性。

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快业务创新,消化流动性过剩。在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如何安全高效地使用资金,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和企业经营将更加困难,其信用违约风险增加,针对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高度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当前尤其要关注产能过剩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走势,调整信贷结构,降低部分行业和客户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对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应根据利率和汇率的走势,从稳健经营的角度,充分利用利率掉期、货币掉期等衍生产品,努力增加收益,规避风险。商业银行要通过主动负债管理来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矛盾。

再次,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经济结构内外失衡的集中反映,要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需要财政、产业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要加速实现从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产业政策则要加速实现从微观的项目管理向中观的产业、区域管理思路的转型。

总之,在流动性充裕,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的大环境下,通过切实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有利于宏观调控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入,有利于促使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一定区间内,有利于熨平经济周期的影响,维持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

上一篇:构建高效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体系 下一篇: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