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实践美学与儒释道

时间:2022-07-15 06:47:39

浅谈后实践美学与儒释道

摘 要:儒释道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三教之间相互影响、渗透,甚至出现三教合一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后实践美学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兴美学思潮,强调主体间性,重视生存的自由。在儒释道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后实践美学的主体性和生命美学的特征。

关键词:实践美学;主体间性;生存自由;儒释道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55-01

美学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后实践美学”发展时期,杨春时和潘知常都是后实践美学学派的先锋人物。杨春时提出“主体间性”的概念,认为“审美是人与世界的融合、会通,是人性地对待世界的方式”。潘知常提出“生命美学”的观点,认为“审美活动是一种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同时又超越于实践活动的一种生命活动”。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其中体现出后实践美学的主体间性和生存的自由特征。

一、儒释道与主体间性

中国古典美学、哲学和诗学都表现出主体间性的特征:从“诗言志”到“诗言情”的发展是中国美学贯穿的线索,感性论和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主题,情景交融、创造意境是中国诗学一直追求的,这些都是主体间性的表现。

儒释道的思想影响整个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人或多或少受到它们的影响,都有主体间性的趋向。其中最主要的是儒家和道家两大家,它们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哲学、文化体系,儒家侧重社会伦理方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种社会主义的主体间性。道家侧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强调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老子和庄子是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是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第一人,其思想是主体间性的萌芽。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庄子提出“逍遥”的观点,追求自由、人和世界的绝对统一的最高境界。“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他的摆脱欲望和束缚而追求心灵的自由逍遥观无疑具有彻底的主体间性。

这种主体间性同样体现在禅宗思想中。东汉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在禅宗思想中,作为客体的自然与作为主体的自我,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物我两忘而又物我同一的主客体合二为一的世界,到达一种审美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意识主体得到的是一种包含着情感净化或情感喜悦的感性意识升华。由此可见禅宗带有明显的主体间性倾向。

此外,禅宗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也非常大,在书法创作上,苏轼提出“忘我”的境界,是受佛教“禅境”思想熏陶的结果,禅宗主张“坐禅”,排除私心杂念,泯灭私立欲望,最终达到一种物我相忘的超越境界。

后实践美学提出的“主体间性”在儒释道三家找到了非常明显的表现形式,同时在儒释道之中也存在后实践美学所宣称的“生命美学”的痕迹。

二、儒释道与生命美学

后实践美学是以“生命”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美学体系,潘知常指出“真正的美学应该是也必然是生命的宣言,生命的自由,应该是也必然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这种生命自由的追求在儒释道三家中也可见一斑。

儒家高度关注生命的现实存在,中国先秦的儒家体系中就包含着浓郁的生命意识:“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从天道”本体论出发,体现出“重生”生命意识,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选择。儒家对生命自由的关怀体现在将人生的生命价值提高到自觉意识的境界。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宣扬“贵身”“重身”的思想,重视和强调人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他第一次把人提升到和“道”、“天”、“地”相同的高度。老子宣扬“生命美学”认为真正的美与真正的善就在于使个体生命摆脱外物的一切奴役和束缚,得到自由的发展。而庄子的生命美学强调生命的自然随性,追求心灵的和谐与自由,不让物质的贪婪损害心灵的宁静与天然。道家思想中,生命美学的发展,从老子到庄子,经历了从注重精神层面上“道”的发展,到把上回向的精神路径展开来变成下回向,接触现实世界人生,美化现实人生的发展。

佛教禅宗的超越生死、追求涅盘、“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主张,尤其是“非理性”、“直觉”等精神形式表现出鲜明的生命美学的特征。佛教对生命的阐发是非常独到的,人在与自然万物的交流中参禅悟佛,从而复原人的自然本性,认为禅是人的自然本性,是生命美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随缘任适、自然适意的禅境既是佛教追求的人生境界,又是佛教追求的精神境界,体现出对生命的超越,对物欲的超越。禅宗把建构健全的人生、实现人生的价值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以把握人生、肯定人生作为最高宗旨从中体现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上一篇:生态批评在中国 下一篇:试论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