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第41期

时间:2022-07-15 06:28:34

作品 第41期

你把我累坏了

音乐・蒋明

吴虹飞

《再不相爱就老了》

关键词:独立女声、电子、忧郁

听至第一首《小雅》,我受惊了,退了唱片忙霍霍去书架上找那张《胭脂》,翻了阵想起阿飞并没有送给我,再转身去电脑上链接,然后恍然了了,又把《再不爱》放进唱机,《小雅》响起,我如释重负地坏笑了。这当然是吴虹飞最时髦的进账,除了比蔡依林唱得难听点之外,这首歌还有点周杰伦的印象,再想起内地那么多独立音乐人写不出这样与时俱进的情调,续而羞愤把吉他的失真扭曲到野兽派的伟大。

与唱片一起寄到的还有一本阿飞的书,我粗粗检阅了一遍,想从中发现些段,但是没有,连点都没有,也没有木子美的深入(有点后悔在高雄一家书店看到台版《遗情书》的精美没敢撕下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在唱片上,以往的残想是那种“童颜”的声音,有一种初次分泌荷尔蒙的味道,这决绝是一种溢美之词,放眼当今天下吆喝者,令人有点想法的还真不多。《再不爱》的表现已然是熟了,不知道10年有没有在阿飞身体里留下皱褶,这声音却命定般沾染了烟尘,依然是气息掩盖下的狂乱、怯懦、闪躲逃脱与呐喊后的惊慌。我想念阿飞也在于此,我喜欢一切能带来忧愁的歌手,也固执地认为这才是歌声的本质而不是傻逼式的快乐。很不巧,这张《再不爱》用更时尚的手段掩盖了这样的质朴情感。这是个更国际化的计划,像中国城市都要建设超一流的大都市,我却在西安瞧到俩农民吃面就大葱流了口水,情感一旦犯起贱来,就是老死了也不再与世俗相爱。还好,阿飞始终低飞在华丽之上,是翅膀写满太多忧郁歌声沉重?在这张阿飞不再负责音乐的作品集里,我咀嚼像是千年的风霜,至此不敢再想那耳边的喘息,歌声里已有烟香渺渺。或者像吴虹飞这样的歌手,是不需要太多乐器包围的,她真的不是蔡依林,她是一个唱诗的人、一个唱残缺的人、一个具有沦落品格的人,华丽的编曲能给她什么,一张追随潮流的唱片?一个大鸣大放的舞台?所以,那本书里夹着一张10年精选,我听了,也想告诉阿飞,你的《胭脂》就是自己的精选集,尽管用标准衡量它不够精致。

忧愁的人总把快乐当做最大的忧愁,做唱片的人也总想把千古情怀全塞在几十分钟里,听的人那个叫累啊,旋律在耳边顺流滑过,却把每一个字往心底的垭口里按,仿佛那就是能治病救人的永恒神符。在今年文艺独立女声来势汹汹的结果中,查可欣、田原、许飞、陈绮贞、张悬、雷光夏、魏如萱⋯⋯都不如阿飞来得沉重与自负,那些仿佛呕心沥血的思索,像是她的乳汁与热血,流淌着袒露的情感,那么脆弱与执拗。民谣的飘逸已经过去了,换来的是电子、后摇甚至是工业金属的铿锵,它们总能与阿飞的女儿音奇怪地达成和谐,这有点形似比约克,《广陵散》与《魏晋》尤其。

在音乐性上或许这不是阿飞最好的尝试,却是她成熟的标志。在差一点成就经典的过程中,总有些不合时宜的人与事要喧嚣玩闹。也许是这张通往彼岸的专辑、那个关于汉族有否民歌的争论、或你敏感的激情,一切都是注定。还好有音乐可以依附,是吧!只是下次别再起这么煽情的标题,暴露了你的不淡定和小女子矫情。

电视・慢三

没有把观众当傻子

刘江

《黎明之前》

关键词:谍战、缜密、智力

有人把《黎明之前》看做是《潜伏》之后最好的谍战剧,这点我认同,但从纵向比较,两剧却完全不是同一类型。《潜伏》以人物命运为主线,《黎明之前》则用缜密的故事作为情节推动,前者是在一开始就把答案告诉你,后者则是在结尾处实现“大反转”,两者属于同姓不同名。

让我们就此抛开《潜伏》吧。我觉得,《黎明之前》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的创作团队没有把观众当傻子。精细异常的故事打磨,辅以出众的演员加精美的画质,才出现了这么一部一上眼就让人欲罢不能的剧集。我敢说,这是国产剧中唯一一部能让我没法断集观看的电视剧。而以我之前看国产剧的经验,即便从剧集的中部开始看,甚至中途再断开个几十分钟,照样也能接上。一些没头脑的制片商以为,搞几个半调子的明星和弄一堆不值钱的特技就能把大家唬住了,结果东西越拍越脑残,还常常找借口说中国观众就这素质,拍高级了怕人看不懂。是人真看不懂,还是你拍不出来?那么多美剧在中国广泛流行又作何解释?

《黎明之前》从一开始就在跟观众斗智力,而后几乎是每三分钟就有一个悬念生出,再配上节奏感十足的美式剪辑,至少我在看这剧的时候,脑子一直是在高速运转的。并且,这并不影响剧中人物角色的丰满塑造。中国的多数编剧喜欢谈人物,认为人物塑造成功了,剧也就出来了,而事实上,优秀的故事情节更加容易将有个性、能立得住的人物带出来。无论是在孤独门前徘徊的刘新杰,还是沉稳老辣又不失温情的谭忠恕,都在强大的故事推动与情感交织中原形毕露。

我们活在一个

怎样的世界里

电影・文白

康佑硕

《青苔》

关键词:韩国、悬疑、腐败

宁浩曾经很有兴致地探讨过这个社会的善与恶,在他的观点里,人生来是恶的,有贪欲,有邪念,而这个社会赋予了我们种种善,正是这样的善,维系了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个很容易理解的观点,然而不容易理解的是,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空间里,总有太多太多恶的网,他们操控着这个社会的一切法律与秩序,却又无人敢言。

《青苔》是根据漫画改编的,说到底,到现在我还不大相信这世上会有这样一部艰涩的,到处充满隐喻的漫画,而且人气还相当火爆。连电影都已经成为19禁了,本该肆意的漫画该大胆到什么程度?

电影说的就是一个恶魔似的刑警利用耶稣似的好人建立自己帝国的故事,不同的是,与以往的黑帮史诗有所区别,这里采用的是惊悚与悬疑的做法,从一个突如其来的年轻人追查父亲的死因入手,逐渐还原这个帝国建立的原貌。这其中花了很大篇幅描写了种种从恶到善以及从善到恶的转变,似乎在向我们昭明,好与坏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甚至说,我们永远都是生存在一个恶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恶是维系一切社会活动的源泉与动力,老刑警的最后一句话,“想除掉我,先把整个大韩民国来个大扫除吧”让人震撼,即便是观影者,也似乎在那一刻陷入了无助的境地。

然而,导演似乎也无力把控这个结尾的走向,让老刑警无故自杀以及最后那个意味深长的颠覆性的镜头,都在说着一件事:妥协。以至于影片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疑问,却无力解答它们,这使得整个160多分钟的观影变成了一场噩梦,我们从梦中醒来,努力回忆梦中的疑点,却一无所获,尽管,这个梦很精彩。

或许这本不是部惊悚片,疑点的层层剥离,更像一个自省的过程,导演的本意也不在惊悚,惊悚只是一个手段,其蓬勃的野心在最后那一刻彰显无疑,只可惜,其营造惊悚的桥段显得刻意了些,匠气了些,种种不合理伴随着许多疑问一起混杂在我们的脑子里,形成一种混沌、疑惑、反差的观赏感受,这对于一部电影是要命的,也正是其成为不了一部经典的原因。

上一篇:约翰.列侬70岁冥诞:用拗造型向经典致敬 下一篇:另类性感 剑走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