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酒鬼”走下“酒坛”,帮人戒酒

时间:2022-07-15 05:37:03

“中国第一酒鬼”走下“酒坛”,帮人戒酒

他,曾经日饮酒6斤而被称为“中国第一酒鬼”;他,曾经因酗酒而从一名优秀的刑警成为被单位开除的无业游民;他,几经挣扎自己戒掉酒瘾,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创建了中国首条戒酒公益热线,帮助别人戒酒。生意如日中天之际,他毅然放下事业,在北京建立戒酒之家,引来全国各地酗酒者求助……杨晓楠走下“酒坛”,对全社会斩钉截铁地说:誓将戒酒进行到底!

杨晓楠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军人干部家庭。1983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当上了警察,后被授予二级警司。工作得心应手,可是多年饮酒成瘾的他,早已离不了酒,连审案子都要喝酒后才会思路清楚。因为酗酒,杨晓楠犯过很多错误――曾经酒后与同事争执,随即向同事开枪,幸好没有伤人;曾经在妻子耳边连续打响5发子弹;曾8次被送入精神病院。长期酗酒导致杨晓楠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1997年,他被公安机关辞退。

此时的杨晓楠,假如不喝酒就精神萎靡不振,会产生发抖、呕吐的症状。他每天要喝3斤到6斤白酒,患上了严重的酒精依赖症。因为希望结束这种半醉半醒的生活,他曾多次动过自杀的念头。危难之际,家人的爱和温情挽救了这颗被酒精浸泡过的心。杨晓楠痛彻心扉:酗酒者喝的不是酒,而是父母、妻儿的血泪!

为了彻底戒除酒瘾,杨晓楠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拿手铐把自己铐在床头,半夜里熬得以头撞墙……经过两个月的痛苦挣扎和煎熬,靠自己的毅力和家人的帮助,杨晓楠终于摆脱了酒精依赖症的折磨,彻底告别了昏天黑地的“酒坛生涯”。

独创“感动疗法”

戒酒成功后的杨晓楠生活也走上了正轨。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做起了茶叶生意,经过辛勤努力,生意越做越大,两年左右,竟创造出了百万财富。

“中国第一酒鬼”戒酒成功的故事一经媒体报道,杨晓楠很快名声大振。摆脱酒瘾,成为生意场上的成功人士,杨晓楠回过头再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简直捏一把凉汗。一次,他受邀参加电视节目“戒酒”访谈,录制结束后,一出电视台大门,妻子忽然说:“我们离婚吧。”作为多年酗酒者的妻子,深受折磨的她已经身患严重的抑郁症,她说:“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了,太可怕了。我一直盼着你戒掉酒瘾这一天,等你好了,能自食其力了,我就离开你,过几天安安稳稳的日子。我怕你哪天还会回到从前。”杨晓楠虽万分痛苦,还是答应了妻子的要求,两个人平平静静地分手了。

这件事让杨晓楠再次反思酗酒者带给家人的痛苦,眼看着酗酒者因酒精伤害身体患病死去,或者因长期酗酒造成心理疾患自杀的消息,杨晓楠决定静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重新计划自己的事业。

2003年4月7日,杨晓楠开通了中国首条公益戒酒热线,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给酗酒者提供帮助和支持。戒酒热线开通第一个月,先后接到各地300多个电话,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美国芝加哥都有酒友来电咨询。

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酗酒者,让他们充满希望,杨晓楠取得了成功。“泪水是最佳的药。”杨晓楠说,人喝过酒感情是脆弱的,一些话只要顺着饮酒者的心情往下说,他们反而会很好地接受。先逐步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酗酒经历,回顾喝酒曾犯下的荒唐事,再让他们反省酒精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其实酒精依赖症就是一种病态,重度饮酒者本身就是一种弱势群体,所以家人一定要以永不放弃的爱,从酒精的困扰中把酗酒者夺回来。这就是杨晓楠的“感动疗法”。

杨晓楠幽默地说:“我有个外号,叫杨博导。在酒友这个群体中,还有学历之分,每天能喝一斤白酒的属于高中,能喝两斤的是大专,喝3斤的是大本,像我这样一天能喝6斤的,就属于博导了……”

为了帮人戒酒,杨晓楠还考取了高级心理咨询师,并在甘肃兰州开办了一家戒酒中心,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帮助过数万名饮酒者。几年来,通过戒酒热线,杨晓楠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感受到救助别人的快乐,也赢得了广大酒友及家属的尊敬。

31岁的贵州人管小峰家境富裕,曾经一天喝几斤酒,并酒后打伤人,左手臂上斑驳的伤痕都是酒后自虐留下的。17岁以来,不停地酗酒生活使他的身心深受酒精折磨,每天喝酒5斤,酒后打架、砸东西、打父母,让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西南第一酒鬼”。因为酗酒,他的父母四处求医,曾经把他四次送进精神病医院,几经周折,母亲把他哄到了杨晓楠面前。半年后,在杨晓楠的帮助下,管小峰成为一个滴酒不沾、自食其力的人时,管小峰的母亲对杨晓楠感激得老泪纵横。爱的力量高于一切,管小峰和无数受过杨晓楠帮助的戒酒者一样,愿意走入帮助别人戒酒的阵营中。管小峰作为志愿者,2009年和杨晓楠一起建立了北京“戒酒之家”。

陪聊陪护陪吵架陪挨打

在帮助酗酒者戒酒的几年里,有一件事令杨晓楠至今难过不已:一次受邀去山东录制节目,烟台一名检察官在他的指导下,终于把十几年的酗酒生涯暂时告一段落。可是,家人的兴奋没持续太久,半年以后,检察官在一个春节期间复饮,家人非常绝望。弟弟甚至因为哥哥再次酗酒,动手打了他。杨晓楠在出差帮助酗酒者的火车上接到检察官的电话,他说我不想活了,想自杀。杨晓楠安慰了他几句,说到一半,手机没电通话中断了,等杨晓楠回到河南两天以后,接到检察官的弟弟打来的电话,说哥哥吃安眠药自杀了。尽管这样的事已经发生好几次了,但是杨晓楠仍旧非常难过,充满自责,假如自己再多劝劝他,假如手机不是没电了,假如自己给他弟弟打个电话,让家人留意他的反常行为……没有那么多假如,唯一能做的是帮助和营救更多的酗酒者,给生者以更多生的希望。

这件事也提醒其他人,一个人想戒断一种不良行为的时候,关爱特别重要。我们对酒精依赖患者应该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怪。

来自四川的戒酒者小赵年仅28岁,曾经是一位护士,由于失去了工作,婚姻解体,一连串事件让她无心打理生活,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女酒鬼。年迈的父母几乎为她流干了泪,伤透了心。一个偶然,他们得知杨晓楠在北京创建的戒酒之家,千里迢迢带女儿来京戒酒。杨晓楠初见小赵,正逢她哭喊着要酒,杨晓楠走近她,还没开口,就遭到她两个耳光。强烈的戒断反应下,这种疯狂的非正常状态,杨晓楠见得太多了。每接收一个戒酒者,面对戒酒者的举动,他的心就又经历一次疼痛,他清晰地看到了酗酒的危害,他为自己曾经对亲人的伤害痛悔不已。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这条路,再苦再难,永不放弃!

一周后,小赵变得平静了,两周后,她已经不再呼喊要酒了。当小赵的父母打来电话向杨晓楠表示感谢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幸福和成就感。

挨打已是家常便饭。一位来自江苏的戒酒者到北京戒酒中心两天,仍旧狂呼乱喊,满口酒话。对于如此严重的酗酒者,杨晓楠要陪聊陪护甚至陪吵架,他说,这时候,戒酒者的状态非常糟糕,要不眨眼地日夜看护,因为这种酒精所致身心障碍,很有可能会出现极端行为,需要非常细心的关照。因此,杨晓楠在戒酒中心,几乎从未睡过安稳觉。在他疲惫地擦拭脸上的汗水,被戒酒者打得嘴角流血的时候,一个个戒酒成功者重回工作岗位打来的感谢电话,是他最强大的心理支撑。很多的酒友戒酒成功后,都和杨晓楠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历了生命的蜕变,成为共过患难的好友了。

杨晓楠自开通戒酒热线,到创办戒酒中心,已经帮助全国数万酗酒者走出阴霾。在俄罗斯朋友的多次电话邀请之后,2008年秋天,杨晓楠去莫斯科进行了一次考察,他痛心地看到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对酒的依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经常接待一些酗酒的外国人,他想把北京的戒酒之家办成全国最大、治愈率最高、社会反响最好、最专业的戒酒机构。届时,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去俄罗斯创办戒酒中心,把中国的中医戒酒和他自创的感动疗法带到国外,帮助更多的人。

上一篇:一个美国家庭的通州公益梦 下一篇:二月的甜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