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道茶香京城

时间:2022-10-23 05:09:46

20年前的马连道街很荒凉,放眼望去只有几间大库房,几条铁路,仅有的高楼大厦就是一商、二商,附近甚至还有一大片农田,就连春天在大街上也难见到几个人影。如果你想从马连道打一辆出租车,起码要等半个小时。如果你要从别处打车去马连道,司机十有八九是不知道地点在哪儿。

时过境迁,以前冷冷清清的马连道一派繁荣。如今,你在北京任何地方,叫一辆出租车,说去马连道,司机马上会问你:“茶叶街吗?”马连道茶叶市场的名头早就成功打响了。

茶叶街的第一家茶庄

浙江茶商诸葛秀芳做茶叶生意算来已有20多年了。浙江人留给国人的印象无外乎脑子活泛,会做生意。

1990年,诸葛秀芳出差到北京马连道,给一些老字号茶庄送货,顺便要要款。当时她还在为公家打工。那时,北京市最大的茶叶公司“北京茶叶总公司”就建在马连道,也是马连道第一家茶庄。

北京茶叶总公司的前身是北京第一个国有茶叶经营机构,建于1950年。后来创建“京华”袋茶,成为中国茶业内销龙头。南方几家茶商想靠着这棵大树乘乘凉,也在马连道建立了自家的茶庄。诸葛秀芳看到这种局面,心里活络开了,便辞了职开始“北漂”。正好一个老乡在月坛南街经营生意,腾了一间屋给诸葛秀芳。诸葛秀芳就在那开始了自己的茶商生涯。

北京茶叶总公司总经理彭广义说,上世纪90年代,北京茶叶总公司一直想把周边越来越多的个体茶商“轰走”。现在却在尽全力“欢迎他们”。公司把原来的生产车间改成了商业用房,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在此经营。

最初打开局面的确是有些辛苦的。诸葛秀芳完全靠着翻电话黄页簿找客户,全凭个人感觉,猜测黄页簿上的哪个公司会买茶叶,有可能置办防暑降温茶的,便给对方一封封信寄出去,比如右安门的印刷厂、公共汽车公司,那时收到信后都来买了茶叶。“那会儿就坐公交车一手提一箱给客户送货;有些量大的需要车拉,自己就租个三轮车送货。最初从亲戚那拿茶叶,从代销做起,卖完茶叶再给货钱。”

1992年下半年,诸葛秀芳对经营摸出些门道了,便把自己的茉莉花茶和绿茶摆进了北京的一些小超市和商场,开始承包柜台销售,那时10平方米的柜台一年租金大约3万~5万块左右,好在茶叶比较好卖,利润还算丰厚。她不再拿着电话黄页簿找客户了,开始守株待兔,散客主要是商场附近的老百姓,也有一些附近的企业过来买办公用茶。

“零首付”招揽茶商

1997年,诸葛秀芳把茶叶生意挪到了马连道。那个时候的马连道就是一条土路贯穿南北,冷冷清清,只有一个京闽茶城,街上人很少,也没有什么汽车,偶尔有车经过立刻扬起漫天的尘土。但茶商爱扎堆,四五户人家显得冷落,想吆喝一帮卖茶的人,于是有人出主意想办法,开始搞招商。

其中有一家茶庄是诸葛秀芳老乡开的。他起初想做招商,找诸葛秀芳的先生咨询。她先生觉得这里招商肯定没问题。老乡决定拿过来招商。这个地方在路西边,当时还是一商大厦的仓库,后来成了茶城,也就是家乐福的前身。

同一时期,马连道的一个福建茶商也建设起了京马茶叶市场。福建茶商来得早,发现很多茶商都为在马连道找门面房发愁,于是承租了原废旧房,经过改造建成一间一间的简易门面,对外出租。一间租金,一年少说五六万,原市场有门脸房200多间。主要以福建茶商为主,经营花茶。自己既是茶商,又是市场老板。

要说京马茶叶市场的招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为了把马路上摆地摊的茶商拢到一个茶城,招商方想了不少主意。那时的茶城还比较简易,就是库房改造的。要命的是,那时候招商很费劲,其实没有招商的概念。招商方就说:“你进来吧,租金是最低的。”即便如此,那些茶商还是感觉面临着很大的房租压力,于是大家都不敢租,大部分人在观望,在试探。

实在没有办法之下,招商方只好让步: “先不要给我租金,在这儿经营。你经营好了,赚钱了再给我租金;赚不到钱,你把茶叶给我。”到此,那些游离在马路边上的茶商才大胆地进驻茶城。

招商招来了一群卖茶的人,他们主要来自福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这一发不可收拾,马连道终于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茶叶市场。这里不仅销售全国各式各样茶叶,而且有茶具、茶包装、茶书、茶叶机械等,可以说,与茶有关的产品应有尽有,茶业各类服务组织也在此从事各类服务经营活动,有从事信息服务的,有从事茶叶电子商务的,有从事物流配送服务的……

到了今天,茶叶街上摩肩接踵,目前有大小茶商400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全国有1万茶人在此经商,年交易额已经突破了15亿元,交易品种3000多种。专业茶叶批发市场也有好几个,比如马连道茶城,京鼎龙茶叶批发市场,京闽茶城,京马茶叶市场,信裕太茶叶市场及临街茶商形成的利伯维尔场。

1999年左右,政府开始打造马连道这条街。北京虽然不产茶,但北京人爱喝茶。北京市民慢慢喜欢去马连道买茶叶。人气旺了,市面活了,茶叶街出了名,市政府出面修了路布了景,取了“京城茶叶一条街”的好名称。如今的马连道,北京知名,华北、东北都知道,全中国也出了名,地球人都知道,也为京城旅游业添了一道风景。俄罗斯、中东等国茶商也常来此采购订茶。外国使节也经常光顾马连道,采购茶叶作为最好的礼物带回国内送友人。那时诸葛秀芳的茶叶销售势头正旺,能装两千多箱的那种大车每个月都要来两三次。

2000年开始,北京市的一条道路运输条例又对诸葛秀芳的茶叶销售造成一定冲击:大货车不让进城,开始是不让进4环,后来退到五六环,由于诸葛秀芳的库房跟店面都在一起,大货车进不来对她的经营影响相当大,奥运那会儿,一度造成好多订单都完不成的局面。

2001年,陷入困境的诸葛秀芳在回老家的路上认识了一个首钢的工程师。工程师了解到诸葛秀芳做茶叶比较艰难之后,就给了她几个首钢朋友的电话,那几个人在首钢均有店铺。要知道首钢有几十万工人,这些店铺如果能销售诸葛秀芳的茶叶那将对她产生多大的作用啊!

回京之后诸葛秀芳就联络上那几个人,商量好给他们供货让他们代销。诸葛秀芳给他们2两一包,半斤一包地分别包起来,她的生意再次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家乐福、百安居来了

随后几年,马连道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及房屋租赁的大发展,周边房价不断攀升。中国的1.省略

上一篇:“鱼”意深长 下一篇:幸福更爱敲小房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