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源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5 05:31:06

浅谈河源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河源被誉为“长三角的后花园”“青山绿湖碧水城”,适合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本文就河源市发展生态旅游业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其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河源市 生态旅游 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河源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河源市优厚的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和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赢。

河源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河源市客家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宜人。铁路、公路,尤其高速公路的修建和完善,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形成粤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发展生态旅游观念的指导下,河源市政府提出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之乡”的旅游宣传口号,并获得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旅游城市”等殊荣。河源市政府将河源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为时不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经济的目标将逐步实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与挑战。现对河源市生态旅游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对策。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机遇分析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悠久的历史。河源历史悠久,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是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客家古邑”。客家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从遥远的中原迁居到河源,并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当地的土著文化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2)丰富的自然资源。河源有着一流的水、空气和一流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享有“万绿河源”的美誉。同时,它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万绿湖和广东第二大水库枫树坝水库。另外,河源享有“温泉之都”的美誉,地热资源非常丰富。

(3)独具特色的恐龙文化。河源是名副其实的“恐龙故乡”,拥有世界第一的恐龙资源。现今出土的恐龙蛋化石近14000枚,已于2005年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河源恐龙资源最特别之处在于,集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足印三种化石于一体,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2.优越的地理位置

河源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边与梅州市、汕尾市接壤,西面与韶关市毗邻,南部与惠州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交界。同时,河源市距离珠三角经济区较近,是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又是重要的中转站,因此吸引着众多的珠三角游客甚至广大的华南地区的游客。

3.市政府高度重视

河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市”“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旅游城市形象,使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

二、发展生态旅游劣势与挑战分析

1.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首先,公共交通设施落后,难以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尤其是自助游,难以开展。其次,河源市区一些公共场所脏、乱、差,垃圾桶较少,垃圾随处可见,影响了城市市容。公共场所相配套的公共厕所较少,卫生不过关。第三,酒店设施和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服务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2.旅游人才缺乏

旅游教育落后,缺乏资金建设完善设施,仅有一所大专院校,缺乏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教育机构。

3.旅游产品单一

景区项目设计同质化,参与性和娱乐性不强,易产生恶性竞争,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旅游产品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导致旅游消费份额较少,只占15%左右,而旅游者85%的费用花费在吃、住、行上。

三、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1.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快完善市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的建设,同时不断提高营运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方便游客出行。

2.加大旅游人才教育投入

政府要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增加旅游教育的投入,建设一批高等旅游院校,为河源旅游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合理设计旅游产品

景区项目设计既要注重差异化,避免走相同的路线,又要增强参与性,避免游客审美疲劳。同时,注重文化建设,政府要倡导群众保护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突出客家文化内涵,增强群众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品牌形象和文化,让游客看到一个丰富的、有灵魂的城市。

(作者单位:河源理工学校)

上一篇:济南市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 下一篇:中技生职业规划调查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