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时间:2022-07-15 05:28:31

谈谈如何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由于小学生思想上认识不够到位,常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在作文、日记、练习、造句中多见。错别字犹如生活中的假币一样,扰乱社会金融秩序,妨碍正常生活秩序。历史上常有因为一字之差而酿成千古遗憾的典故。古人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小学生是养成良好写字习惯的基础阶段。教师要通过引用历史典――摆事――讲道理,指出写错别字带来的危害,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正确规范使用汉字。那么如何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呢?

一、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书写过程

课件演示时,其鲜活的画面、迷人的音响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如“赢”字部件多,学生容易写错,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让“赢”字中的各个部件一一有序地以各种方式、各种颜色出现,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既清楚了书写的顺序,也记住了字形。有些字,学生容易出现多笔少笔的现象,这同样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纠正。如“武”字,学生经常加撇,课件中首先出现了正确的“武”字,然后再加上黑色的一撇,这时下面立刻出现了一个红叉,并出现提示音:“我不需要这把刀(这一撇)。”学生看后就很少再给“武”字多加一撇了。再如,学生经常把“旬”里的“日”写成“曰”,课件也可通过演示把“曰”拉成“日”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

二、指导学生理解汉字组成所蕴含的深意

我们知道,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能够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最终成为唯一的一种写意文字是有其一定的生命力与创新性的。我们在教授学生认识汉字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结合汉字的意义这一策略,就会给学生枯燥的生字课堂带来诸多的幽默,活跃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心灵,还提升了我们的课堂效率。譬如,我在讲授“福”的时候,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先对于幸福的理解很简单,他们没有要求有房有车有存款,没有要求电脑手机高科技,他们以为,有衣服穿,一人一口田就知足了。如果加上“幸”的话,也好解释,那就是一块土地,有钱花便足矣。一堂课上,学生因为我的这个解释而学习劲头十足,有效盘活了整个课堂。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奉献”,如果有人专门把“献”字里面的“钱”拿掉,那么就成为了名利之徒,不能称之为“奉献”。又如“家”,在古代人眼里,拥有一头猪就能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等等。

三、培养学生细心检查作业和试卷的习惯

让学生把自己作业中的错别字抄写到纠错本上,然后对这些错别字进行分类,哪些是根本就不会写的,哪些是笔下之误的,哪些是一贯出错的,哪些是偶尔出错的。对于经常出错和根本就不会写的字,我要求学生重点纠错。具体做法是要求他们制作错字卡片,卡片上除了写上原字和错字之外,我还让他们分别给这两个字组词,尽量多的组词,而且一定要标上拼音。卡片要经常带着,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眼。如此反复,慢慢地,这些错别字出现在学生作业中的频率就越来越少了。对于偶尔出错的一些字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写完之后要再检查一遍,检查的方法就是读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由于不能出声地读,但只要时间允许,也要尽量一字一句地看,而不是一目十行地浏览。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养成细心检查作业和试卷的好习惯了。

四、教给学生一些辨析形近字的方法

一些形近字“长”得非常相像,简直就像是我们人类中的双胞胎,一眼看去是区分不出来的,如“未”和“末”,“日”和“曰”。还有一些字虽然没有双胞胎那么相像,可要一下子区分也不是那么容易,如“啜”和“缀”,等等。为了学生在区分错别字时可以少走弯路,我就教给学生一些“笨”方法,如辨析“未”和“末”时,我告诉学生,“未”来的路越走越长,所以“未”字的两横是上短下长,而“末”路肯定是越走越短,那么“末”字的两横就是上长下短了。有时我也教给学生一些“巧”方法,如辨析“啜”和“缀”时,我们先找出两个字的区别在于部首,“啜”有两个义项:①饮和吃,②哭泣时抽噎的样子。两个义项都和嘴巴有关,当然应该是“口”旁了。而“缀”的三个义项分别是缝、连接和装饰,都和丝线有关,用绞丝旁也是理所当然的了。这样运用形声字的音符和义符来区分形近字的方法是比较简便易行的。

五、教师要着重抓好字词教学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误人子弟的,要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首先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自己不读错字、不写错字,二是认真备课,抓好每一课的字词教学。具体做法:

(1) 抓好课前预习,首先细读课文,发不准音的字,就请教字典,确准在本课中的读音,对音、形、义容易混淆的字也让学生查字典仔细分辨,学生也记得牢。

(2) 要求每一课的字词过关。一般的字要求学生自己解决,容易混淆的字老师必须向学生讲清,如“换、唤、焕”,这些字是从“奂”得音,“、口、火”是形旁,换东西要用“”;“呼唤”要用“口”;光明要用“火”。这些字虽然读音相同,意义却不一样。对那些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要求学生反复、工整地写在练习本上,并进行组词,达到会自己运用。

总之,消灭错别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则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有计划地进行,只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就一定会有明显的成效。

上一篇:双馈式风力发电机运行原理及发电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一种简捷的数据持久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