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组织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15 04:56:40

团组织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模式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应根据高职院校青年群体特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心任务作为出发点,深入调研高职院校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新特点、新趋势、新路径,为青年人力资本的提升出谋划策,真正联系好、凝聚好、服务好高职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企业运行的逼真环境,避免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了企业环境的实际,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目标的实现和青年人力资本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共青团 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研究

一、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顺应了高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愿望。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现代服务业类高职院校,毕业学生90%以上担当着企业员工角色,随着学院骨干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建设,使学生具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精神和能力以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受到学院重视。作为校区第二课堂的组织者,花源校区团工委应转变角色,搭建平台,满足青年作为员工角色对自身岗位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

2.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是高职团组织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校区团组织存在组织管理水平和团队优势不明显,团组织在新形势下的先进性、影响力和凝聚力存在弱化;学生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注程度缺乏,以自我为中心凭自身经验或认识工作,对自身所做工作缺乏调研和思考。搭建企业文化色彩的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通过构建共青团工作的新体制机制,让青年会学、会思、会做,达到引领青年、激励青年的目的。

3.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是青年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花源校区所在位置,距离成都主城区有一定距离,该区域缺乏学生实践锻炼的企业或行业。而花源校区作为以企业管理、房地营销、旅游、酒店等专业为办学特色的校区,青年学子对深入体验或融入企业管理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具有迫切愿望。

(二)可行性

1.组织机构健全。校区团工委作为团委派出机构,组织机构健全,部门分为行政办公、人力资源、宣传策划、营销外联、活动实施等类;组织成员覆盖面广,涉及到工商管理、房地产、旅游、商务英语等专业。青年学子对校区团组织具信任感,校区团组织已对青年团员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导向、激励和保证作用。凭借组织的优势,校区团工委在青年的企业仿真工作平台搭建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力的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2.工作经验积淀。近年来, 团工委在探索中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课余和假期为主要领域, 以实践为基本途径, 以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校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格局。通过橱窗、广播、报纸、网络、视频、展板等宣传阵地,将企业、行业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要求向同学宣传。通过成员岗前培训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开展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培养职业修养和涵养。

3.可用资源丰富。校区团组织联合新津共青团及各知名企业、行业的资源,组织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和服务青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如组织同学参与成都地铁、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志愿者服务,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建立了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深入调研企业行业,制定符合企业和行业运行标准的工作模式,定能为青年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广阔舞台。

二、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遵循原则

(一)项目化运作:将工作分为文化定位、人力资源、办公服务、新闻宣传、学生会管理、志愿服务、社团管理、高雅文化等八个项目,按照项目运作要求进行项目工作的调研、立项、筹备、实施、评估、完成、交流。

(二)无界化合作:资源、人员、信息、分工的无界限,重视合作意识培养和工作激励考核,拒绝扯皮现象,避免空白区域,引领奉献、互助、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工作区域全覆盖,调集能用资源完成工作目标。

(三)市场化选择: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将项目下放,通过参与、协办、承办、主办的形式,设置项目扶持基金,让分院、社团、班级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从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通过科学调研,按青年需求开展工作,办好满意度高的校园活动,淘汰满意度低的校园活动。

(四)企业化仿真:平台的搭建必须从文化、工作习惯、工作思维上融入企业运作方式。遵守基本规范,如团队成员着装统一、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办事规范等,坚持专业规范如营销策划技能、领导管理技能、新闻采访技能等。

三、共青团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实践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花源校区团工委作为院团委派出机构,在院党委、校区党工委、学院团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中心,尊重企业人才标准,全面搭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为青年人力资本的提升和校园魅力组织的创建积累了经验。

(一)定位团队职责和文化,从宏观层面推进组织建设。

将组织工作价值定位为三方面,院团委延伸至校区相应工作的执行、反馈者,校区青年职业能力训练平台搭建者,校区青年工作的规划和执行者。科学培育团队文化,形成了1335工作文化,即:1个围绕:围绕学院党委、校区党工委、团委工作重心开展工作;3个功能:引领、统筹、协调;3个有效:有效联系、凝聚、服务;5个严讲:讲奉献、团结、作风、大局、执行。规范团队文化视觉识别系统,让文化看得见;细化团队文化培训,让文化领会得到;制定团队文化案例,让文化接工作地气。

(二)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为开展企业化运作搭建平台。

1.招聘阶段:制定工作岗位职责,公布招聘要求和招聘人数,根据考核录取标准对成员进行面试,择优录取成员,并进行公示。

2.试用阶段:成员加入组织后,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后对成员进行考核,考核者,与成员签订录用协议,根据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等开展工作。

3.成长阶段:做好成员两年的成长规划,成员成长分为十个阶段,分别为:⑴招聘―⑵培训―⑶考核―⑷正式成员―⑸系统学习、培训、实践―⑹骨干选拔培养―⑺工作实践历练―⑻聘为组织干部―⑼领导成员执行工作―⑽任期结束,颁发聘书,其中的⑴―⑺阶段为普通岗位角色,⑻―⑽阶段为组织干部角色。

4.岗位培训:打造学习型组织,开展知识学习,培育优秀员工精神。开展管理能力课程培训。培训管理能力课程学生讲师,开设共青团办公秘书办公能力大全,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规划,学生组织外联工作技能培训,网络媒体的经营策略,人际维护、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职业礼仪,语言表达,信息处理,播音与普通话技巧等课程。

开展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指定中层领导艺术、培训师技能修炼类书籍作为主席团成员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行政经理的管理手册类书籍作为办公室成员的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人力经理管理手册类书籍作为组织部成员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共青团活动策划组织类书籍作为策划、文体活动部门人员的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营销与策划类书籍作为外联部人员实践指导研修教材;将新闻编辑、采访、摄影等书籍作为广播站、电视台、记者团部门人员的实践指导研修教材。通过学习+岗位时间,打造全周期学习型组织。

5.考核激励:制定部门和成员量化考评办法。部门考核分为出勤、常规、活动、无界化合作四部分,分别占据一定分值。出勤包括会议、工作、活动等系列出勤;常规包括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活动情况是指部门完成承办活动的质量;无界化合作是指部门配合整个组织或其它部门完成相关工作的情况。成员考核分为综合素质、工作表现、日常工作、附加分值。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情况、文明行为、会议出勤、值勤情况;工作表现包括任务完成、岗位责任;日常工作包括工作计划、总结、记录等资料;附加分值由个人无界化合作分值即个人配合整个组织、其他组织或他人完成相关工作的情况。

制定成员评奖推优实施办法。规定评推范围、条件、要求、推荐方式、产生办法、评选流程等。根据部门或成员一段时间内的量化考评结果,按照实施办法开展成员的激励表彰工作。

(三)配套企业化办公和信息化沟通,提升工作品质。

1.办公文化企业化:办公室环境优化、会议管理、物资管理、文件资料管理、费用控制、安全管理、公文文书、文化建设等。

2.沟通交流信息化:顺应全球大数据时代,通过青年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走进青年心灵,规范和引领青年行动,进一步推动组织文化建设。

四、共青团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平台成果成效

(一)推动了青年人力资本提升的体系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明确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整合资源全面实践青年人力资本的提升计划,形成了一套适合于高职共青团青年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体系;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引领青年融入形象气质佳、综合能力强、行业技术专的职业经理人文化,提升了青年学子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了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对部门来讲,工作成果数据化,越来越科学、专业的调研报告成为工作了重要参考,为向下级组织和广大青年提供科学、准确服务奠定了基础。把青年作为值得信赖的企业同事来用,让学生干部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青年学生工作心态积极健康,工作态度真诚、认真、细心,工作过程中着装统一、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办事规范,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树立了组织良好形象。

(三)有效地满足了青年需求。仿真平台将服务形式分为有形和无形服务,即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服务。有型服务即团组织创新性开展的高雅文化活动,团工委创新性开展了校园达人秀、我是大歌星、青年龙门阵、社团欢乐斗、温情港湾、关爱亲情屋等品牌活动;无形的服务,即团组织为分团委、班级、支部、个人等提供的需求,团工委推出了社团扶持计划、品牌活动扶持计划、物资物品的共享平台、竞赛活动的智力支持、通用能力管理培训等。

参考文献:

[1]德斯勒,曾湘泉.工商管理经典译丛:人力资源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毛厌草.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指南[M]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苗兴国,(1983.10―)男,山东临沂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创业管理、组织行为管理。

上一篇: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 下一篇:咫尺生灵 无限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