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时间:2022-07-15 01:47:50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及国家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当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趋于成熟阶段,保持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对促进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心理知识,注意防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积极培养良好性格和心理调试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不但体现在对于大学生个体的意义上,对于群体和整个社会它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要求。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调查和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存在不良反映和适应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有所上升,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应将其作为开发大学非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是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通过开展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哲学社会科学课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课堂心理健康教学必须结合实际,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多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开展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的群体,心理特征相对统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实行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但由于高校教育时间有限,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尚需在课外进行。课外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如开设系列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可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组织,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必须建立新的工作体系。当务之急应建立测评体系,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社会文化条件、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测评标准,并认真组织测评工作,设立大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工作的预见性。应建立心理问题高危人员的预防和干预体系,做到尽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体系,在学生工作系统设立专门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素质。必须下力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下力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同时,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关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应该由多方人员组成。除了一支由德育、心理、医务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外,全体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建立由校、系、班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校领导的协调下,组成一支由德育教研室、学生工作部、团委、心理学教师、辅导员、医务人员和学生等组成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承担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数量,又要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秀敏.《高校弱势群体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2]孙立海,赵,王晓.《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1).

上一篇:短跑放松技术研究 下一篇:控制系统认识教学中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