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时间:2022-07-15 12:43:48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可以先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再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①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②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①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②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③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④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会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探索了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要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一课中的储蓄问题时,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附近的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的教学,学生会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之我见 下一篇: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