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07-15 10:20:16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激发创新 引发问题 激发兴趣 创新意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安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窃门,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谈谈我个人近年来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学生总有说不完的“闲话”,身体不停地动。教师稍有放纵,教室里就可能“农贸市场”,这个时候,教室只有拿出“师道尊严”,直至大声训斥或惩罚,课堂才会逐渐平息下来。可是这个时候学生却会表现出另一番情景,课堂变得沉默,除了少数学生能专心上课外,多数学生面无表情,态度漠然。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原有的热情和好奇逐渐淡化,使整个语文教学走向了死胡同,本来丰富多彩,很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搞得死气沉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固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作一种礼物领受呢?我认为最紧要的是,把语文课堂的一潭死水变为一潭活水,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1.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形式要受学生欢迎,这是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保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老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对象采取不同教学形式,而不拘泥于一种模式。如今,比较引人注意的教学形式有:发现式,探索式,还有表演式等等,这些形式的出现,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张扬学生个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活跃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的课,一是要看教材本身是否适应某种形式;二是要看教学形式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我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在学生掌握了重点字词、疏通文义后,向学生提出:本文作者用了“伯父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结合自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对本文的深刻理解。没想到学生竟然用小品的形式表达出了鲁迅先生助人为乐、关心他人高尚品质,有一个学生还谈到了鲁迅先生用笔杆当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捍卫自己的祖国。让我禁不住与生共同鼓起掌来。我没有想到学生竟如此棒,学生上课的热情竟能如此高,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主旨,还切实密切联系起来了。我在自我小结时也想:为何这堂课上得比较精彩,对于古代的事情,学生竟这样的高兴?因为学生在这堂课上找到了自我,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喜欢展示自我,希望肯定自我。如果老师一句一句的讲解文章,必定使文章支离破碎,简单的内容复杂化,学生也将会昏昏欲睡。

2.要以情感打动学生,渲染课堂气氛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组成部分。情感是文学的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语言的角度看,语言是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这就决定了语言教学的情感性。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情感的投入。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取决于教师情感的影响和传递。教师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或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真情讲述了汶川大地中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或失去儿子的父母的一些细节导入课文。一幕幕失去亲人伤心痛哭的镜头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这时,我看到学生也都若有所思,有的竟抹起了眼泪。就这样,怀着激动、尊敬的心情共同朗读文中作者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特写。学生的情感也升腾起来,在分析文本后,我设计了链接生活环节,展示自我情怀:给父亲说一句心里话。学生的情感闸门打开,让我也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创造语言环境。我们知道,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千变万化,都有引人入胜的特点。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吸收,就要善于驾驭这一点,融情于语言文字的分析之中。如我在教《草船借箭》时,把握课文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人物形像的特点,教起来就比较生动。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文中的动词用得十分精彩。我模拟人物的口吻,演示人物形象的动作,使人物可以触摸,以情带趣,课堂上时而引发出阵阵笑声,气氛异常活跃。这样使教学直观化、戏剧化,给学生留下了永久难忘的印象。

3.引发问题,张扬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有的孩子的回答极富个性,这时教师切忌轻易扼杀学生的独特观点。面对不同感悟以及由于环境、时代变迁而造成的误解,教师应适时引导,尊重并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对他们不被文本所缚,不被同学发言所制的可贵立场鼓掌,要用真心去尊重、去呵护、去鼓励。此时,教师再予以适时引导、拓展,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悟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放飞,培养他们创新意识。

我上课时,经常问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更好的意见,有没有更新的发现?”这样学生的思维、课堂的气氛,肯定会活跃起来。在教完《穷人》后,我问学生:文中渔夫和他的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思考片刻后,马上进行讨论,同桌探究后,多数人都认为这位夫人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关心他人。渔夫通情达理。我询问:“谁还有新的观点?”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同学说:“我除了赞同大家的意见外,还想指出:这位夫人是一个勤劳顾家、爱丈夫、爱孩子的女人。文中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这就证明了这些。就是这么一小处,我们的孩子都看得这么仔细,感受又如此之深――这就是他们独特的发现。这种时候又怎能不让我为她鼓掌。有意识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学生的个性,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富有创造性。

总之,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多方面激发学生发问,投入我们的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上一篇:地理新教材教学初探 下一篇:论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