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22-07-15 09:22:04

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有着丰富的民间体育资源,在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开发这些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优势,增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娱乐性、健康性、地域性,构建富有特色的体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一、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人本化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学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终要服务于学生,所以,学生的知识经验是课程资源中的基本资源。要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让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打下牢固的基础。资源的开发最终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应赋予教师充分的自,让教师对民间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加工创新,使民间体育更利于传播和推广。

2.校本化原则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课程资源存在较大差别,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风格上更是各有不同。因此,在具体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地域特点,发挥地域优势,体现地方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发利用本民族的特色校本课程资源。

3.课程化原则

民间体育主要在节日、祭典、墟场中得到体现,大多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课程化内容,其教育功能和价值没有得到发挥。因此,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增强其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以满足课程目标需要为准则,依据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统筹把握,择优使用,从而保证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

4.优先性原则

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人、财、物资源。学校各有特点和优势,在感兴趣的程度和参与性上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切合实际需要,符合当地经济文化水平和资源优势,就地取材,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5.适应性原则

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符合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地区学校的现有条件,与其他的体育教学相协调配合,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选择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能提高体育能力、能达到育人效果的项目。在开发与利用中,应剔除那些消极落后的因素,坚持科学发展。

二、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1.开发利用民间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

(1)加强师资的培训

教师是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只有教师提升利用课程资源的素质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本身就具有课程资源的价值。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对现有体育教育的培训力度,以使教师掌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促使教师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转变。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民间体育开发的意义、途径、方法、原则等。培训的方式应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和体育资源的特点来开展,一般有举办短期培训班、举行课堂观摩会、专家报告会、专家讲座以及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

(2)加强师资的培养

体育院校担负着培养和输送体育师资力量的重要职责。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多数体育院系关于民间体育课内容的设置还不够完善,科目不多,体系不够健全,制约了民间体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因此,要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教育教学,提高学分,部分科目由选修改为必修,要求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学生具有高水平的民间体育知识和高质量的民间体育技能。在此需求下,体育院校应大力调整专业设置,多开设民间体育项目专修或选修课,为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输送更多的专门人才。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对民间体育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开发利用民间体育课程资源,首先要对此进行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充分尊重和满足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尽量开发符合学生身体、心理和年龄特点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要防止那种缺乏娱乐性、可操作性、成人化的体育项目,多选择简单易行、趣味性、参与性强的体育项目。

(4)发挥各方的合力作用

从教学的角度上说,学校、教师、学生是开发利用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主体,但要做好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还需要民间艺人、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一些民间体育资源的开发需要有较大的经费投入,特别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关心。因此,整合各方面的人力资源,与教师和学生整合成一个强大合力,共同承担起开发与利用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责任,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长期任务。

2.开发利用体育设施资源

(1)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还不够重视,一方面课程资源特别是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资源被埋没,造成许多有价值的体育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制订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政策以及为课程资源提供必要的经费等。同时,将课程改革计划纳入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内容,落实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责任主体。

(2)改善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民间体育的开展,是体育教育的基本资源。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保证场地器材的合理供给,而目前民间体育严重不足,应采取多种途径、多功能地开发与利用民间体育场地器材,缓解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状况。主要措施有:就地取材,发挥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简易制作,可以结合实际制作简易器材,限时改善教学条件;合理改造,积极开发器材场地的利用价值;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地理条件等。

三、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

在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制定规定性文件或倡导性文件等政策,鼓励基层学校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果,实现体育课程资源由潜在状态向现实效益的转化。课程资源开发离不开必要的财力支持,要大力争取国家课程项目经费;地方政府应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课程资源开发;同时争取相关团体和企业单位的投资、捐资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2.确定“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的民间体育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需求,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把课程内容的安全性、育人性、发展性作为基本原则,甄别和剔除民间体育中消极的成分。

3.选择有趣味易开展的项目

由于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娱乐性要求较强,因此只有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开发民间体育课程资源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乐趣,体育教师应多开发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符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民间体育项目,如摸石头过河、板凳龙、踢毽子等体育活动。

4.选择有健身价值的项目

民间体育课程资源总体上是非常丰富的,可选择的范围很大,但不是所有的民间体育项目都适合进入学校体育课堂。除去客观限制不说,应该选择有利于人的体能机能,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团队精神,增强民族知识和民族自豪感的项目。比如“抢花炮”因身体接触和碰撞太多,容易造成损伤,就不适合在中学生中开展。

5.要因地制宜选择项目

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综合考虑各种现实情况,比如场地、器材、人力、物力等,进行切实的选择。首先是学校运动场地状况、所需器材,如果学校没有场地、没有器材就难以开展,就不应该进行选择。其次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也不应选择。如舞龙、舞狮、划龙舟,只能用来作为欣赏的项目。因此,学校的现实条件是开发民间体育课程资源需要充分考虑的。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 陈连珍.体育隐蔽课程资源的开发机理研究.吉林体育科学学报,2004(2).

[4] 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讨.浙江体育科学,2004(6).(责任编辑:白文军)

上一篇:新生军训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传统语文教育变革的动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