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时间:2022-10-03 01:11:07

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农村学校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前提,而农村学校体育则是实现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由于传统文化观念使然,使得农村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附属地位,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边缘地带。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应率先在县域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1.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机制的原因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以县财政投入为主体。河南既是农业大省,又是教育大省。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部分县级财政困难,甚至还有一些国家级贫困县存在,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县域之间经济的不均衡,加之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缺乏有效监管,教育经费很难做到“三个增长”。近些年来,农村的“税费”改革确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却削弱了县级政府筹措教育经费的能力,使得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处于尴尬的境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在所难免。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为追求一己私利,人为形成“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现阶段,教育管理机制仍然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主要反映在学校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情况上,缺少来自于家庭、社会的评价和监督,客观上形成了学校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的局面。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学校发展的规划稍有侧重,校际间发展失衡就在所难免。

2.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缺口较大,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不合理

教育经费投入短缺,是河南省农村学校的普遍情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并未建立起相应的保障与监管机制,有限的教育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教育经费分配上,重点学校争取的经费要普遍高于一般学校。而且,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并没有做到对薄弱学校的财政倾斜。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以及分配结构的不合理,客观上造成了校际间教育发展的失衡。而学校又很少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副课”上,体育经费的落实就很难得到保障,这一情况使得各学校之间体育经费投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失衡凸显。再者,即使有部分学校体育经费得到落实,也大都用在硬件设施的更新和维护等“形象工程”上面,忽视了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存在着经费使用结构性不均衡现象。

3.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一方面,河南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客观上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学校大都把有限的教师编制倾向于“主课”教师,致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缺编非常严重,由其他学科教师代上体育课或兼职体育教师的现象司空见惯。另一方面,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偏低,职称不高,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由于农村学校体育面临的困境,很难吸引有较高学历的师范毕业生来校任教。另外,农村学校体育的窘境也使得体育教师流失率较高,高学历、高职称的体育教师校内改行或调离教育系统。在偏远的农村学校,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和边缘化使得农村体育教师很少有进修和再培训的机会。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缺编以及体育教师学历、职称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

4.农村学校的班额问题给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严重挑战

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其中绝大部分为农村劳务输出。农村大量的劳务输出,客观上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监管不免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有些父母就将学生带入城市就读,使得农村适龄儿童流失很严重,致使村级小学的班额得不到充足的生源。而农村中学大都集中在乡镇,并且有了重点与非重点之分,重点中学的大班额现象就显得尤为突出。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班额的过大和过小都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考验。一方面,由于人数过多,体育器材、设施难以保证有效地开展教学,而人数过少则难以活动。另一方面,过多或是过少的班额也给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带来了挑战。

5.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亟待加强

教育部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中规定: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和7~9年级每周3课时。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开课率距教育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农村学校都执行着每周两节体育课的标准,并且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体育课随意性较大的问题,由于人为或其他原因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已屡见不鲜。部分学校体育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文件、学期教学计划缺失。还有一些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早操、课间操以及课外活动的开展参差不齐,无论是从开展的频率,还是开展持续的时间或是组织的有效性等都难以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需要。农村体育教学边缘化,体育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体育教学很少核定工作量等多种因素,致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长期处于发展滞后的尴尬境地,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亟待加强。

6.教师资源的失衡是农村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障碍

教师资源合理流动对实现农村学校体育的均衡发展大有裨益。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教师流动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从优质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的福利和待遇。其次,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教师到薄弱学校的工作该怎样考核等。另外,教师如果较长时间地流动给自身的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交流教学只是形式上执行政策而已。交流的教师并不是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而是学科有富余的教师,教师交流成为一种“作秀”行为。另外,高中教育资源的失衡以及应试主导的升学制度,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学校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生源、较高的升学率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难免与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相冲突。

二、推进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1.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首先,继续加大中央政府、省级政府部门在农村教育资金上的投入规模以及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不断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农村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向体育教学工作倾斜。设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专属账户,加强监督和监管,采取农村教育经费公示制度,充分保证农村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其次,积极开拓农村教育的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加强和改善农村教学,特别是体育教学,并且做到专款专用。

2.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农村学校,努力实现校际间均衡发展

根据《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的要求,统筹规划,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改造学校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特别是体育教学质量,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健康、均衡、协调发展。

3.继续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落实相应政策,努力解决农村体育教师的编制问题,重视农村体育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切实保障农村体育教师的自身利益,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不断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响应、参加“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努力构建农村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对口支援建设模式,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解除交流教学的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继续推进“支教”工作,不断引进高等院校的体育师范生到广大农村学校,尤其是到偏远的山区、贫困地区任教,加强农村体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实现农村学校体育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核定体育教师编制,努力消除班额的畸形发展

积极推进河南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进程,进一步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坚持统筹城乡、以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科学核定教师编制,其中体育教师编制向农村倾斜,逐步使农村学校体育师生比趋向合理,消除班额的畸形发展。

5.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协调与监督机制

建立主管部门领导负责制,强化服务意识,各级政府都要承担起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建立、健全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重大问题的研究,强化监督机制,优化农村教育环境,给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是体育的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

参考文献

[1] 赖红升,张辉.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

[2] 张天雪,朱智刚.非正式制度规约下的教师流动实证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9(4).

上一篇:渝港合作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模式探索 下一篇:浅论后结构主义视域下的课程观与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