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提高经营管理效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5 03:39:38

精细化管理在提高经营管理效果中的应用

摘 要:在深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国内各行业广泛采用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实践证明了其效果是明显的。本文重点阐述了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检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抓住中心整合契机,紧密结合经营管理现状,全面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原则和方法开展企业管理整体优化,通过组织全员教育、落实方案、监督考核和改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生产工作效率、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精细化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中心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精细化 管理 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中心于2010年1月成立,是由抚顺矿业集团公司所属四家机厂整合而成的矿山机电运输设备检修专业工厂。成立初期,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度出现了责任不清、效率低,管理秩序混乱局面,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管理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成为当务之急。精细化管理正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模式,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占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这与中心当前面临的经营管理改进任务一脉相成。因此,我们提出将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式融入到中心经营管理体系整体优化之中,推进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管理现状调查

中心厂区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现有员工总数130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7人,拥有企业资产总值10195万元,年经营总收入15000万元。主营产品为准轨车辆、露天矿电铲,准轨电力机车,矿用窄轨矿车和矿山机电设备修造等业务。组织机构设置:经理办公室、经营管理科、生产技术科、质量科、机电科、安全监察处、人事科、财务科、供销科、行政科和党群部委办等15个机关科室。中心下设车辆分厂、电力机车分厂和检修分厂。

检修中心组建前原抚矿集团车辆工厂经营管理体系要素各项职能管理、工作制度齐全。中心成立后,由于组织机构、产品结构的整体调整,各单位、部门的管理、工作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来的一些管理制度、标准已不适应当前的生产经营管理条件的变化,需要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组织全面治理,优化经营管理体系。又由于检修中心的员工来自于不同的兄弟生产单位,其管理和工作习惯各不相同,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和文化,需要开展全员的包括经营理念、管理文化、安全文化等企业文化的教育。

三、推进精细化管理主要工作步骤

1.成立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为有效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心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精细化管理办公设在经营管理科,负责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和协调改进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通报精细化管理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2.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由经营管理科负责起草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按照中心提出的经济建设“打基础、上台阶、大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中心生产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措施、进度和监督考核办法。

(1)总体目标要明确,各项细化目标要科学合理。

(2)各项措施要具体,任务细分、责任落实到位。

(3)考核验证要精确,确保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

3.培训、宣教和动员。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中心每名员工、各个岗位,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通过重点培训、全员宣贯,让每一名员工都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感,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与自己岗位从事的工作紧密相关,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中心全方位、全员参加的一项系统性工作。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让每一名员工深刻领会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想、管理方式和“精、准、细、严” 基本原则的内涵。统一认识,全员齐努力,自觉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方式和原则贯彻落实到中心所有管理体系活动中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就能够实现中心确立的经济管理和发展目标。在全员学习动员的基础上,对业务管理骨干实行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精细化管理融入到各项业务管理的操作能力,使他们成为优化企业管理的带头人。

4.查找管理差距和问题。结合中心经营管理现状,及时召开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经营管理“揭、摆、查”动员专题会议,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要“揭、摆、查”中心组建后生产、供销、质量、技术、财务、资产、劳动人事、档案管理等众多需要衔接、协调、整合提高和责任落实的问题,重点按照精细化管理原则要求,查找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差距,组织机构、人员素质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等,分门别类提出改进和创新建议,并按时限提交详实的“揭、摆、查”工作报告。

5.整改、补充和完善。对管理工作“揭、摆、查”出的问题,通过细分、归类统计整理,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包括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财务、能源、设备、供销、房产和质量控制等13项专业管理、58项具有协调性的体系要素精细化建制工作计划,明确责任,跟踪考核按时完成,确保在整体优化过程中工作协调有序。通过建立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工作制度,达到持续稳定优化管理体系的目标。抽调业务管理骨干,组成六个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具体建章建制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和进度。在优化管理制度时要坚持充分考虑减少资源占用、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坚持在保持原有好的制度的同时改进不适宜的项目,每项管理制度都要规定适用范围、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和检查考核等事项,保证各项管理形成闭合循环系统。六个工作小组的任务分别是:

(1)组织机构和人员定岗定编小组。坚持“以事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人”原则优化机构和人员岗位,做到机构、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定员竞聘上岗,人尽其才。

(2)生产调度快速高效指挥体系小组。健全直线生产指挥机构框架;以抓好关键环节、重点细节为着力点,建章建制,选优工作流程,达到生产指令信息传递快捷高效目标。

(3)产品过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小组。优化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细化产品质量检验、现场安全监察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建立健全检修产品档案制度,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提高“检修品牌”知名度,实现“精检细修,质量一流”目标;建立分厂科学指挥、班组长沟通和员工自主保安“三道”安全防线责任制。

(4)产供销环节办事效率协调体系小组。重点是完善三个部门的沟通环节协调办事机制,细化产、供、销信息传递工作制度,强化准确信息沟通,提高环节办事效率。

(5)物资使用现场跟踪考核体系小组。细化物资计划领用制度;精细化一级库、二级库物资管理职责;建立现场物资使用跟踪考核制度、修旧利废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损失、减少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

(6)产品成本核算、经营目标控制体系小组。建立健全中心、分厂、班组三级成本精确核算体系,细化各项成本、费用核算工作流程;制定成本、费用考核办法;建立定期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经济运行状况报告制度,为促进中心生产经营管理精确决策提供准确、可靠依据;细化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要素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精确考核体系。

6.学习、运行和完善。学习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是达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前提,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准则,克服以往习惯思维和做法,有助于新的管理、工作标准和方法的贯彻实施。对机构、制度、标准、方法和流程进行的优化,其有效性需要在运行中得到检验。有些管理工作或环节在设计中没有系统考虑到的问题或改进不到位的问题,将会在运行中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可能更多的出现在部门之间的协作、合作方面,这就需要管理考核部门从系统思考的角度出发对其适时进行精细调整、完善和优化。

四、精细化管理效果验证

中心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准、细、严”特征已经融入到中心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精细化”也成为员工管理、工作的自觉行动,更丰富了企业文化。全员“节支降耗增效”意思增强,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得到了整体优化,精检细修,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检修品牌”的知名度日益提升,管理系统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初步建立了适应中心经济快速发展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实施精细化管理三年以来,中心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攀升。2011年度完成销售收入17436万元,税费118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3.4%和10.8%;劳动生产率13.7万元/人年,比上年增加3.2万元/人年;2012年销售收入18557万元,税费1345万元,劳动生产率15.6万元/人年,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5% 、13.9%和13.9%。

安全管理连续二年被集团公司授予红旗单位荣誉称号,检修中心荣获集团公司模范单位称号。

五、结束语

检修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取得了实效,尝到了甜头。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循环推进的工作,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指导各项管理体系改进。全体员工自觉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和原则作为自己工作的行动准则,并逐步形成企业文化,就可以提升员工整体执行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将会不断提高。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量与效率提升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企业文化与公司治理视角的审计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