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路探索

时间:2022-07-14 10:39:08

新课改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路探索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并总结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思路,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1.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新课改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自制力较差,好奇心强烈,极易因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能够从心理层面接受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育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所处环境、学习程度、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在数学学习方面、思考问题角度方面也就各有不同。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相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新课改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思路

1.重视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教师要充分运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接受能力找准切入点,进行分层次教学,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学有所得,最终缓解教学中的学习分化现象,实现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整体提高。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求学会分析如何用不同长度的多根小木棒拼出不同的几何D形,熟练掌握其定义和计算方式;第二层次的学生要求学习和掌握用“维恩图”表示几何图形异同,同时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正确认识相近几何图形的特征与区别,了解“棱”“面”“定点”等基础概念,能够用橡皮泥捏出图形的基本形状。但要注意的是,分层次教学应兼顾感性因素,如一些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一些学生则厌恶数学,分层教学要有针对性,且不公开具体分层学生的详情,以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2.引入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生成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本身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但有限的知识储备和森罗万象的社会表象会促使其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引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产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理,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例如,在讲授“圆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学生列举出瓶盖、车轮、硬币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此时,教师可追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东西要做成圆形呢?如果这些东西不做成圆形会怎样呢?”这时,学生便开始思考。通常,学生表达出来的内容比较模糊,如有的学生会说“车轮如果不是圆形的而是方形的,那么车是根本开不动的。只有圆形能够连贯、稳定地转动”。当学生意识到“稳定”这一问题时,就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圆形和其他图形的不同。此时教师可再追问:“圆形具有什么样的特性?”由此顺势引题,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事物与案例中回归课堂,不仅明白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还对未知事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选用竞赛制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充满竞争的环境能够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即所谓的“斗志”。结合新课改要求,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竞赛式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以“比一比谁算得快”“比一比谁记得多”“比一比谁的解题方法最快最省事”“比一比谁的学习效率高”“比一比谁的学习方法多”等为主题组织比赛,通过这些竞赛不断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三、结语

为贯彻新课改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中创设趣味情境,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思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2):203.

[2]陈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9).

[3]方浩.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2):184.

上一篇:三偏心硬密封蝶阀密封面结构分析 下一篇:海阳市着力构建“城、乡、村”全覆盖三级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