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刍议

时间:2022-07-14 10:23:46

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刍议

摘 要:在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就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机遇展开论述,并阐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展望了金融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最后给出了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期货;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66-02

一、概述

金融衍生品(即金融衍生工具)是一个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概念,是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建立起来的,其价值是标的资产价格中衍生出来的衍生金融产品。它主要包含期权、期货、远期合约、互换交易及利率、汇率、各类价格指数等。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从微观方面来说,金融衍生品的功能主要包括规避风险、发现价格、套期保值及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等。从宏观方面来说,金融衍生品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国家总体的金融风险、吸纳社会闲置资金、有效地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及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在发达国家最早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主要为外汇类合约,之后便是国债类、利率类、股票类及互换类等,最后才推出信用衍生产品。而在新兴的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则主要以股指期货作为其首选的衍生产品而入市。中国的金融衍生品还刚刚开始,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而场外市场规模有限。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虽然遭受了挫折,但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证券市场的逐渐成熟,人们对发展金融衍生品又渐渐关心起来了。同时,金融衍生品的复杂多样性以及随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产生的企业危机和市场的不稳定性等表面现象,又将使人们心存疑虑而不敢尝试。经过充分的考虑中国国情,我们很容易找出适合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道路,即以股指期货作为主要突破口,逐渐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期货等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和政府的作用,以遵循强制性演进的模式来渐渐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机遇

1.经济的不确定性或者风险管理系数的上升都将导致衍生品市场发展需求的急剧增加。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中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渗透全球市场的程度以及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大大提高,各类商品价格的变动频率就更高,速度将更快,变化范围也会更大。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同时面临着需求约束、市场竞争及风险管理三大难题。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允许市场参与者选择和管理风险。但是企业对经济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一系列有关风险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期货市场在多数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正确或充分的认识。2000年中石油在美国开始发行股票并上市时,美国投资者就针对性地提出了1 000多个问题,其中多数问题都是有关企业如何管理石油价格的风险。所以,如果没有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及其在风险管理经营中应用的意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及全球化就会不容易实现。金融衍生品就犹如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防弹衣和轻兵器。

2.竞争机制的实施及竞争压力的增大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动力。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是全方位的而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亦是全方位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将会很有效地促进中国综合国际竞争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作用,深化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高金融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就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所提供的风险管理的职能来看,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必将会是中国金融深化发展的首要选择。

由于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的速度飞快,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当大。对于竞争战略方面,我们必须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及其整体的对外竞争实力,但是不能让给境外市场和外国金融机构侵入中国最活跃、最具成长性和盈利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其服务领域。在这一领域美国已经是走在前面,亚洲地区的新加坡也是飞快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淘汰性的竞争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金融衍生品对中国发展的益处

1.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就是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利润,或者在利润给定的情况下承受最小风险。所以想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在风险控制和盈利两个方面协调好。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并降低风险。

2.金融衍生品市场能够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强自身的市场意识、强化企业管理并且加快他们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期货市场可以运用其价格的功能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使参与在其中的各类企业增加控制市场及避免风险的能力;促进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管理者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综合考虑价格、成本、效益和风险等经营管理问题;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3.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能够提高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综合竞争力。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当脆弱,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使得中国金融体系完全暴露在金融危机爆发的系统风险之下。所以中国特别需要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实施健全体制和机制来增强对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并搭建好抵抗外部冲击的屏障。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有着轻骑兵和战略制高点的特别意义。总之,在开放条件下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并牢牢掌握市场控制权对于维护金融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金融衍生品发展的现状及其前景的展望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金融市场改革与对外开放的逐渐变化,为发展依托金融领域对冲和风险管理需求而产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外汇及本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看,2007年8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的掉期交易,涵盖的五种外汇币种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港币。自从人民银行于2005年4月推出债券远期交易且交易量逐年增加后,于2007年9月又推出了远期利率协议业务。本币衍生品在创新中寻求发展。从衍生品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在衍生品市场中活跃的不仅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对外完全开放,截至2007年底已有上百家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得到了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经营许可证。

2010年6月3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发展第二届高峰论坛”上提到中国应该稳步推进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目前主要是基础性金融衍生产品,可发展结构简单且报价透明的信用衍生产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谢多曾经指出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并且还是市场主体对于风险控制的需要。不能仅仅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就全面否定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表示赞同该观点。他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将从过去三十年的高增长时期转入到平稳增长阶段,这需要市场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降低对资金运用的风险,其中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提到从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和监管在金融危机后的改革来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经从危机中渐渐恢复,并实现了从复杂到简单的过渡,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金融衍生品的总体发展趋势。巴曙松认为,就产品结构方面来说,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在从纷繁复杂的结构性衍生品向基础性的衍生品过渡;就市场功能方面来说,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在从投机向风险管理过渡;就产品形式而言,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在从非标准化逐渐向标准化过渡;就监管约束方面来说,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在从较为松散的监管纪律向更加谨慎方向过渡。

近几年来,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产品的推广速度大幅度提升,很多产品都开始出现在市场,并且有着很好的成绩。不过,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仍然有着很大差距。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有很多发展问题(如产品缺位、市场规模过小等)急需解决。

五、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市场基础性设施是否得以完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能否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市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投资者们才会有长期进行投资的准备及动力,金融衍生品市场才会有稳定的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建议:一是要优先发展简单产品,降低监管的难度;二是可优先发展场内衍生产品市场,比如股票利率期货和期权及汇率期货和期权等,从而为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慢慢积攒有益经验。因为场内交易有着非常严格的监管与交易体系及保证金政策等很多的制度保障,会比较安全;三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从而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四是加强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的研究,并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五是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研发及金融衍生品的定价能力。通过自行制定的人民币衍生品的合理报价,提高中国金融行业服务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实力。

六、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于金融衍生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目前发展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应优先发展基础性的金融衍生产品,主要以结构简单且报价透明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作为非实物性的产品,其在创造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蕴涵了巨大的风险性。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的发展前景需要社会各部分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郑秀君.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程分析及启示[J].江苏商论,2008,(7):167-169.

[2] 江宵.浅谈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J].商业现代化,2009,(9):15-23.

[3] 陈晗.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478.[责任编辑 陈丽敏]

上一篇:重庆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新农合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