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时间:2022-07-14 09:29:08

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摘 要:国家发展到至今,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教育也在燃眉之急当中,对于高职院校的未来大家提出了高职工学结合的方式发展教育,工学结合于不仅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与社会接轨,对教师也是一种新模式教育的一种体验。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仍存在不足做笔者认为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该文阐述了,高职发展方向和高职工学结合的探索和具体改革。

关键词:改革与探索 工学结合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37-01

多年来中国高职教育从刚刚起步的阶段到现在高职教育改革纷纷兴起。各大院校还没有一个很健全的课程设置模式,构成了压缩饼干式的教育模式,加上高职教育院校数量大规模增加,学生的基础功底越来越差,所以改革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 高职院校的状况

16年前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到现在的今天,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处于快速发展的几年。这种新型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国传统学制变革的重大成果,随着人才的输出和对高职院校学生全方位的验证,总结出了很多的症结所在,反馈出了很多现与现代社会相关联不合理的规范。(1)高职院校招生的规模和办学条件不相吻合。刚起步时,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不足,相比其他院校相对落后,管理部门为了助力高等教育,扩大高职院校的规模,这就导致了院校规模和条件不匹配。(2)老师队伍不够强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决定了教师的素质问题,高职院校注重人才的输入,忽略了老师队伍的壮大。

2 高职工学结合模式初探

高职教育取得了小小的辉煌的同时,2005年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就是地方和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叫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实质是生产和学习的结合,生产和学习联合教育人才,利用的教育资源和社会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工学结合的特点:(1)学生学校学习和走进社会进入企业实践相交替,学习和实践紧密的结合。(2)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走进企业实践,企业也就是说参与了培育人才的过程。

工学结合在实践运用当中表现出了很重要的环节,具有很大的探索意义,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工学结合可以让学生提早去接触社会,了解企业与学校的不同。(2)工学结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及时更新改革。避免了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教育内容不太符合当地企业的很大的问题,教学方法跟不上教学理念,不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导致学生职业专业能力不强,进入企业学生才能抛开理论,实践中掌握技能,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找到了教学改革的正确定向。(3)工学结合可以让企业了解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了解职业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企业根据对高职院校的了解,可以给学生一对一的专业岗位,这样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迎来自己胜利的果实。(4)工学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调节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在实际岗位上锻炼,教师的行为也是在做“工教结合”促进自己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 高职工学结合实习模式探索

3.1 高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体系

高职教育在很多教学模式中,有一种模式就是工学交替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制定有利于高职工学发展的方案,学生根据工学结合到企业根据自己的专业实习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在企业实践与在校就读相互结合,让学生学和用紧紧地联系起来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员工,在顶岗工作的前提下,企业会给学生顶岗实习的劳动报酬。由于顶岗实习会在不同的学期中进行安排,实习内容也不同,实习过程中的要求也不统一,所以,这是学生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的过程。

3.2 工学结合和企业实践的关系

工学结合和企业实践都是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都是一学校和企业的相互合作作为发展平台,工学结合与企业实践的实施代表了学校和企业合作历程的深度,它是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期合作持续发展的机制问题。工学结合和企业实习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体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企业为中心对象,合理安排“工程”和“学程”使两者能够很好的想结合,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顺利进入生涯的规划当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在自己的就业岗位上长期持续发发展。

4 高职工学交替的改革

积极推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中深层次的理论,企业专业实践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力的教学模式。高职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不论是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还是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出发来看,这样的改革确实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改革模式。

指导就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最主要的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质量观。为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一切高职工学的改革都应当围绕着教学改革这个核心进行,当前在中国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根据高职教育改革目标:(1)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及时调整设置和专业。围绕培养高素质适应性人才。(2)强化实践教学,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实训基地的建设,多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3)要与支柱产业相结合的同时来调整高职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学校的改革要以社会作为参照物为基本点,要更新学校不完善结构框架,使教育结构与企业结构对口,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从这样的改革来看,高职教育必然提供多种选择,满足院校发展的教育。

5 结语

高职工学是为工作做准备的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必须能够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职业工作任务,高职院校只有营造职业化的教学环境,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上述人才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教育改革随时都在改变着,在教育改革中,还要根据具体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教育,还要不断的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连龙.高职体育教学中结合工学培养学生性格的研究[J].体育时空,2013(7):82.

[2] 郑若玲,朱贺玲.我国高职招生变迁与未来发展方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3):41-46.

[3] 王风刚.高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5.

上一篇:浅谈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下一篇:试论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