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启发

时间:2022-07-14 09:27:58

香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启发

一、香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及课程设置

(一)香港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制

香港教育学院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了全日制和兼职两种课程模式,学制灵活多样。有幼儿教育荣誉学士(四年全日制);有幼儿教育高级文凭(三年全日制);有幼儿教育高级文凭(二年全日制);有幼儿教育荣誉学士(三年兼读制);有幼儿教育文凭(两年制兼职);有幼儿园教育高级文凭(二年日间混合制/二年夜间混合制)。香港教育学院以开阔的教育视野、灵活的课程设置、应用型教育模式、服务性管理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员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学习机会,其职前教育课程强调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职后教育课程更强调基于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使幼儿教师的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效对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素养。

(二)专业课程设置

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虽然分有不同的体制,但是在各自的专业设置上都体现了如下特色:课程目标——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要求,其主要宗旨是帮助学生在学术和专业上作充分准备,让他们日后成为能干、关怀学生及善于反思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在不同的幼儿教育环境中工作,并能在专业上作进一步发展。这相对于国内专业课程目标更加侧重于教师职业态度的培养,重视教师能够反思,不断进步。课程结构——学前教育课程采用学分制。不同学制的学生要修满相应的学分后取得相应的学历与资格。其中包括十周以上的教学实习、驻校体验及教育机构参观。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研习、学科研习、通识教育和学校体验四个范畴。教育研习旨在帮助学生具备初入职幼儿教师必需的专业知识、技巧及态度。课程也注入特殊教育需要和信息科技元素等教育意念,学科研习旨在巩固学生的学术基础,并让他们掌握到教授学前教育课程内各科目所需要的学科知识与技巧,通识教育范畴将透过有关生活技巧、文化与社会等相关科目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个人生活技巧,以提升个人素质,迎合现代社会所需,帮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整体环境。学校体验让学生把理论应用于教学工作上,以发展学生的批判及分析能力为重点,学校体验包括教学实习、驻校体验和教育机构参观。透过学校体验,学生有机会获取和运用初入职教师必备的技巧,并加以改善。

(三)课程特色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工作坊、学校参观、研讨会和讨论会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理解、评估和运用学到的事物,并培养进行独立、终生学习及发展的技巧。香港教育学院学生见习和实习的情况:学生从入学后每周要有一天到幼儿园或幼稚园见习以积累经验,检验学习和查找方向。在毕业前会有18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实习前要进行工作坊研习活动。这种见习实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有效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教学中重视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用学生自主查找与研究学习资料、自主设问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项目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还通过鼓励大胆否定、标新立异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对学生的表现不作整齐划一的评价。香港学前教育的课程中对于艺术方面的培养较少,但是学生有机会参与艺术增润课程及教育交流团。总体说来,香港教育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调整与拓宽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以教育专业课程为重点、以强化教育实践课程为特色。

二、给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启示

(一)提高教育质量,打造“软实力”工程

曾记得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软实力”是关键,它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质量是生命,是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也就是说,科学的教育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一支学养、教养俱佳的教师队伍,一批充满幻想、富有生活理想的学子,才能造就一所好学校。我们应该更加强力打造办学特色效益实力、科学管理实力、教育科研实力、师资队伍实力。

(二)重组整合、进一步优化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大而全,门类繁而多,内容交叉重复、资源就会浪费,致使学的疲劳,教的枯燥。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该和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有消化、理解、反思、回味的过程,应为学生多开设符合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的选修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一线的需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唯特唯精、唯美唯新,发挥课程结构有效载体,成为链接学生与教师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纽带和桥梁。

(三)正确处理教学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狭义的是指教科书,广义的是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所有的学习材料。在香港教育学院老师和学生几乎没有固定的教材版本,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养成学生看书思考的习惯。教师应掌握所教授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并能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最适用我们学生的教学内容,决不能让教材束缚教师的教学思想,限制学生的学习空间,决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致使教学内容缺乏鲜明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命力。

(四)变传统的“教—学”单向传递方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式教学

以往教师更关注怎样教,忽视学生的学。在香港把学放在第一位,即学与教。在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要让学生习惯这种教学,教学应留出半个小时的答疑时间,给学生压力,让学生思考、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现象。

(五)改革单一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

一张试卷无法考量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方式决定教学方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突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学生,注重工学结合,与用人单位实现无缝对接。在香港教育学院学生的作业没有标准答案,教师更加看重学生观念的创新和想法的独特。需要小组合作,查阅大量资料后分析综合、梳理提炼,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六)学术成果、幼儿园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一体化

在参观香港三所幼稚园和小学后,我们感受到办学理念先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的幼稚园和小学,与香港教育学院专家引领和教学研究有直接关系。如:香港教育学院汇丰幼儿发展中心开展“问题—探索—经验”课程,东华三院的“视觉艺术”特色教育活动、“学之园”的中英文双语教育都得到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团队的支援和帮助。所有教师的课题研究都与幼儿教育相关,如:谭宝芝博士的“戏剧教学在幼稚园的开展”、梁长城博士的“语文政策、儿童的语文发展与语文障碍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林浩昌博士的“有意义的幼儿学习:资讯科技”、蔡昌博士的“香港学前教育学券制的推行及影响”等等。所有授课内容均是他们的研究领域的成果。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幼儿园服务,研究成果支撑教学,应尽量使教师学术成果、幼儿园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一体化有机结合。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重要职能。香港教育学院与幼儿园之间建立的伙伴合作模式,尤其是将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幼儿园实践教学紧密相连,将幼儿园作为科研场域,提出、解决研究问题,并将最终研究成果反哺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形成教育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最大化利用,应成为我们日后高校科研的重要选题、应用方向。

上一篇:学前教育的声乐课的发声练习改革 下一篇:妇科常用止血药剂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