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纠纷成因及其防控之策

时间:2022-10-16 06:53:47

妇科纠纷成因及其防控之策

妇产科护理工作繁杂,患者住院时间短,周转率高,就诊的人群基本都是健康者、不同于一般的患者,妊娠与分娩都属生理过程,所以稍有意外往往认为不是疾病所致,而是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失误造成,从而容易引起纠纷;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产妇及家属对产科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就医环境条件都有较高的期望,一旦不能满足就会引起不满,从而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因此需要及时分析妇产科因护理产生纠纷的原因,适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发生护理纠纷,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全院因护理工作而发生纠纷共178次,妇产科因护理发生纠纷为52次,其他科室因护理发生的纠纷共计126次。

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妇产科因护理发生纠纷的原因、环节等因素,并与其他科室进行比较。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妇产科与全院其他科室纠纷发生环节比较见表1。

讨论

一、背景及研究结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患者就医时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加之舆论导向,部分患者对护理规程不了解,容易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另有些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对治疗护理的期望值过高,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就牵怒于护士Izl。同时鉴于妇产科的孕产妇精神压力大,心理敏感,易产生急躁、焦虑、抑郁等情绪,常常容易把负面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因此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同时有部分孕产妇及家属法律知识淡漠,医学知识贫乏,渴望通过纠纷处理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妇产科因手术后护理发生纠纷较多。分娩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护士应严格监护产妇产程,及时处理手术中的各个环节,但是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或者是接生护士技术不熟练,对产妇指导不充分,导致分娩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良事件(如对会阴保护不当,消毒不过关导致感染等)引起纠纷。此外护患双方缺乏充分沟通,孕产妇没有充分理解手术的危险性,分娩助产中新生儿死亡或者是胎死腹中的情况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满而产生纠纷。其他因素主要可能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繁杂,患者住院时间短,周转率高,妇产科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与产妇家属的沟通能力,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甚至影响抢救的工作质量。

二、预防对策

为了避免或减少各种妇产科护理纠纷,应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和护理制度,同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加强责任心,培养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医护人员。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常识,依法执业。因此提出以下几点预防对策。

1.提高护理质量。由于妇产科孕产妇较多,工作繁忙,因此可以实行弹性制排班,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和增加班次,使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急而不躁,有条不紊;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对于护理文书做到公正整洁,当产生纠纷时能够做到举证有据,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组织的各项学习,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新调入、刚分配的工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实行优化考核制度。

2.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组织护士学习医学的各项法律法规,使每个护士从根本上认识到护理中的各项安全隐患及护理准则,这是自我保护的根本措施。

3.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重视护理中的等级分配,关心护士,减少工作中的压力,使护理人员能够心情愉悦的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对有可能发生纠纷的患者要有预见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以尽可能化解医疗纠纷的隐患。

4.加强护患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工作为前提,顾全大局,相互谅解,相互配合。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同时护患纠纷中护理人员需要实事求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自己在工作中的过失和设想患者所处的立场。向患者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双方能够互相理解,互相谅解,合理处理纠纷。

上一篇: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下一篇:中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