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时差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4 08:43:22

有关时差的教学设计

一、 课标要求: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课标中使用“分析”一词,表明不仅要求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些地理意义,还要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发现这些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具体到本节课的内容,不仅要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等相关概念,还要找出地方时、区时、日界线设立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们。

二、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涉及到地球的自转,与前面一部分的内容联系紧密,但与后面的教学联系不是很紧密。但作为时差的概念及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却占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时差的概念和区时的计算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知识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准备采用问题法来解决。

三、 学情分析

在前面已学过了地球自转的基础知识,补充了有关经纬线(度)的内容。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叙述时区的划分

2. 能够说出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别

3. 学会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4. 能够说出日界线两侧日期变更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1.20,叙述时区的划分、说出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别、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国际日界线的规定。

2. 通过读图,思考题2明确日界线的第二条(日期的自然变更线):0点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各国所处的时区,能计算不同国家的时间。

重难点:

1. 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

2. 日界线两侧日期的转换以及0点线的计算。

教法:问题解决法

课时:1节

教学设计

导入: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的地方日出时刻不相同,也就意味各个地方的时间有迟早之分,因而会产生时间差――时差。各地的人们在交流时由于时间的不一致而易发生混乱。因而在1884年召开了国际经度会议,对时间的转换有了一个统一的规定。

新课:

1884年经度会议的内容:

生阅读17页的一、二段课文,师让生画出四个内容的记号。

⑴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⑵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补: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⑷规定了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学生读图1.20通过师设计的相关问题理解这四点。

⑴学生读图1.20找出全球24个时区的名称,找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是多少度?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那么每个时区拥有哪15个经度?

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可以找出每个时区占有的经度,并得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和边界经线的计算规律:

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度

某时区边界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7.5度

进而可以求出任意经线所在时区:

商+1 余数>7.5°

经度÷15度=时区数

(望余取整) 商 余数

此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⑵关于第二点,要明确每个时区只有一个时间,就是共用最中间那条经线的时间,时区共用一个时间,叫区时。

⑶相邻两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相差15度,刚好相差一个小时,相隔两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刚好相差2个15度,所以相差两个小时,由此把第三点补充一句话: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⑷关于日界线设计的问题为:假设东十二区为24 点,每向西一个时区,时间减去一个小时,到西十二区刚好为这一天的0点。东十二区此时为24点,满24进入新的一天,东十二区此时也可以说是新的一天的0点。东西十二区为同一个时区,共用一个时间,则此时都是0点,但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整早了24小时,即早了 一天,所以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通过活动题2,巩固区时的计算;同时设问:中时区24时,可以看出全球此时有两个日期,中时区以东为新一天,以西为旧一天。24时即新一天的0时也是一条日界线。

通过这几个问题就把有关时差的难点弄清楚了。

再通过一个例来巩固日界线知识:

如:材料:有一位名叫吕萨的外国商人,4月10日乘机由太平洋的马绍尔岛飞往檀香山。上机前1小时,在机场附近的花旗银行兑货币,看到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采票要求兑现,

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马绍尔飞往檀香山仅需1小时)

问题1:若你是吕萨,你如何帮助老太太?

2:解释你的做法。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了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两条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即是将提出的问题转化为问题解决者内部的心理特征,确定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的操作(或运算)步骤,在一定指导下完成步骤,解决问题,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解决时差这一知识难点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爱 下一篇:高校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