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劳动者”说

时间:2022-07-14 04:52:28

新时期“劳动者”说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社会,人类社会在人们不断创新的劳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然而,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不同社会形态中,作为劳动主体的劳动者却始终处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和“白领”、“蓝领”分割对立的状态。造成这种情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部分劳动者有了文化,劳动力就有了知识和技能这一高附加值。

追溯一百多年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这样两件事令人深省:一件事是,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而举行了大罢工,也就是今天“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另件事是,1881―1882年英格兰纺织工人担心新发明的长袜编织机和电动织布机会令他们手工技能贬值,于是爆发了破坏机器的运动,这批工人后来被称为“勒德派”。这两件事的主角――“蓝领”工人,通过各种手段与欺压他们的资本家展开斗争,是值得赞颂的,但是“蓝领”工人们被无情地剥夺了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改变其命运的权利,而在与劳动时间和先进生产工具上争长短,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的,是当时社会的一大悲哀。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和政府支持和鼓励己经成为国家主人的工人、农民等劳动者学习文化,掌握知识和技能,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钻头大王”倪志福、技术革新能手“的好工人”尉凤英等新型劳动者,但是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更先进的技能仍然不是属于他们的,尤其是在那“白卷先生”横行的愚昧年代,知识和技能更加远离了广大劳动者。

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更加宏大的劳动者队伍,更急切需要迅速提升这支劳动者大军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这是包括知识分子、企业家、工人、农民、官兵和政府共同面临的伟大使命。没有一支宏大的具有现代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就不可能有什么自主创新,也不可能产生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更遑论“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大量事实已经充分显示,高级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的不足和短缺,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也是其能否成功就业的一个根本条件。综观当今我国城乡劳动者就业的总体状况,无论是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还是大中专毕业生,凡是没能就业和再就业的,往往不是文化知识水平缺陷,就是技术技能有限,尤其是那些应现代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新兴行业和新生工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就业是民生之头等大事,要真正解决困难群体中零就业家庭问题,实现广大劳动者最广泛的就业,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不仅能够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增强就业的稳定性,还能提升就业的质量。

要想使我们的劳动者成为一名具有现代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首先是劳动者自身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自我的不懈追求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始终是历练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不竭动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有立下造就高素质自我之志,再加上愈挫愈勇的拼搏精神,最终一定会有较大进步。孔祥瑞、许振超、李中华等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时期高素质劳动大军中的杰出代表,就是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而达到不断完善自我的结果。他们是新时期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当之无愧的楷模。

党和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可靠保证。政策是导向,是杠杆。一个好的政策比一百个口号式的号召管用得多。比如,各行各业举办的劳动者技能大赛,对优胜给予重奖,高级工人技师可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补贴;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单上,有3名普通工人、农民摘得了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可以预见,诸如此类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实施,必将对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要和谐,关键的因素是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劳动者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劳动者最根本的社会保障。尽管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技能工种较多的态势不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和掌握先进技能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潮流将势不可挡。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共同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衷心祝愿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的迅速成长和不断壮大,使其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和动力。

上一篇:程斌叛变将杨靖宇逼入绝境 下一篇:与“中央1号文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