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时间:2022-07-14 04:05:11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高中数学难学、难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面对的课题,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成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头脑里。发展数学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只有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自主归纳的能力

常听学生说,课堂上老师讲授内容一听就懂,自己动手就错;也常听老师说,这个题目都讲好多遍了,学生还是不会。于是老师就挖苦学生,说他们是榆木脑袋,不开窍,但事后想想,是教学的方法出现了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独立学习的条件,帮助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第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要打好基础,多做习题,肯动脑筋,深刻地了解定理、定律、公式的来龙去脉。最好再想一下,那些结论别人是怎么想出来的,如果能看出人家是怎么想出来的,那么自己有可能想出新的东西来。拉普拉斯曾说过: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与类比。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也不表现在思考的结果上,而是表现在经验的过程,表现在思考的过程中。智慧表现于对问题的处理,对实质的思考。归纳能力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多地依赖于过程,依赖于经验的积累。

二、要立足课本,注重把问题引申推广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高考试题的真实写照,也是考题能力立意的体现之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主阵地,那么作为数学教材的核心组成部分,定义、公理,定理及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对于提高学生的继承、质疑,批判创新的能力不无益处。否则,任何脱离于教材的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高二课本就有一个动手操作题,地面上的一个球,经太阳的照射,问阴影部分是什么图形?显然是个椭圆。在教学时,我们不应该满足学生发现了答案,还可以进一步设问,椭圆的长轴长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学生兴趣盎然,经过思考,发现长轴长等于球的直径与入射角正弦的比。继续问,如果把太阳光改成点光源,那么阴影一定还是椭圆吗?经过思考、交流、合作,学生发现阴影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如果高度大于直径,那么阴影是椭圆,高度等于直径,阴影是抛物线,高度小于直径,形成的阴影为双曲线的一支。这三种情况其实体现分类的思想,与圆锥曲面的轴线和地面的夹角有关。通过操作此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对问题的引申推广,培养了学生养成自由联想的习惯。

三、分析中发现,探究中创新,实践中应用

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解题的必要前提,解题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最好途径。在例题或习题的教学中,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探究问题,将问题恰当拓展、引申,可以较好地发挥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讲授圆的一般方程时,我针对教材,作以下处理:已知一条曲线是与两个定点的距离比为定值,求曲线方程,并画出曲线。在讲授此题的时候,始终感觉此例仅用作求曲线方程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两点与圆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究竟是无意而为之,还是存在着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于是在例题讲解完毕后,试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果然提出了不少问题。

四、领会数学思想,训练思维品质,注重过程教学

华罗庚教授常告诫青年:即使学了算数,不会斤求两,两求斤;学了几何不会算面积,都是十分可怕的开端。因此,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考试说明强调试题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应用和创新是各种能力的高层次表现,是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想、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中学阶段的教学应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能想善算”的习惯,而不是在知识上堆知识;“善想”更重要的是善于把客观事物构建成数学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自己要有高超的解题技巧,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专业素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因此,不仅要求教师会解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题,将探寻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展现给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数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亲身体验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的兴趣在探究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合作中加深,让学生的学习在反思中成功。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会解题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会解题的同时学会欣赏,在解题的实践中,提倡善于寻找解题规律,善于应用解题规律。只有重视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规律,才能摆脱题海困惑,获得解题愉快。要注意研究诸多问题之间隐含的惟妙惟肖的关系,力求达到“解一题,获一类题”。如此,难题可能变成我们熟悉的简单问题了,到那时,我们将发现,高中数学好教,高中数学也好学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上一篇:寻找中间地带 下一篇:示范――模仿――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