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物理思维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7-14 01:52:57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生活看到物理现象,但是再从物理规律回到实践应用中时,明显存在很多不足。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式,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还是理论的提出和检验都离不开实验。那么,能否在课堂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外延伸呢?

如果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后动手实践,就能够更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物理思维,认知物理规律和模型,强化物理基础知识,初步建立物理逻辑思维能力,发掘物理学习潜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思想,笔者对组织课后动手实践活动的优点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首先,组织课后动手实践活动是提高初中物理思维的有效途径。我们来分析此过程,以我们小组成员的一次活动:自制简易小天平为例。

第一步,我请小组长自己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形成自制简易小天平的可行性书面报告。包括:目的,所需器材(生活中易找的,最好能环保,废物利用),实现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时间安排等。第二步,学生自行安排时间进行实践。小组成员以极大的热情实现了这个过程,并且拍摄了活动照片,留下了美好的学习实践回忆。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首先进一步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掘了物理潜力,比如想到变托盘为挂盘;同时还养成了热爱生活的好品质,因为在此过程中成员们想到了很多环保的方法,比如用废弃的木条做天平支架,废弃的塑料瓶盖做挂盘,等等。最后,通过总结经验,提出改良意见以及对未来天平的设想,加强了物理思维的自我灌输。

其次,不占用课堂时间又延伸了课堂。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抓好课堂教学,上好必要的实验课之外,就很少有额外的时间来进行延伸,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压力较大,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并不能放开思维,放开手脚,使得学生仅仅是机械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做题、完成实验。特别是实验,本来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的,结果却变成了沉闷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课外活动可排除这种消极影响,能够最大地发挥动手动脑的积极效应。

综上所述,组织课后动手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有着积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形成物理逻辑思维能力,发掘物理学习潜力,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加强物理思维等,因此我们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物理活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泰东实验学校)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家访小议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