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之我见

时间:2022-07-17 06:30:18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之我见

传统的解题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思维日益活跃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需要。它不仅不能够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甚至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延伸和拓展。为了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必须提倡和探索解题方法多样化。那么,什么是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呢?多年来,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与反思,本人对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所谓解题方法多样化,就是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集思广益的结果必然会出现解题方法的五彩纷呈。因此,解题方法多样化根植的土壤是学生的独立思考,离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多样化也就成了纸上谈兵,必然会陷入教师唱独角戏的形式主义的怪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独立思考是解题方法多样化的本质属性。但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只是对班级这个群体而言,并非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正是解题方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在本质上的区别。

二、解题方法多样化具有怎样的作用

解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作用显著,那就是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不仅获得了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学生在各自方法的交流汇报过程中,通过对各自方法的比较、汇报,又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并且在各自问题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多样的解题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理解。这对于促进学生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操之过急。

三、教学中如何促进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

众所周知,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必须选取一定的问题作为背景,这就得选择适用的教学素材。为了便于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入口应设置得比较宽;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能体现技巧性和灵活性,还应该便于学生交流。同时,问题的呈现也应突出过程性,便于多样化的教学实施。这里以《哪个方法好》为案例加以说明。

这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节应用课中的部分内容。“今有牛五,羊二,值金十两。牛二羊五,值金八两。牛羊各值金几何?”

在学生的汇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部分学生列的是一元一次方程,而只有少数学生用小学的算术方法获得答案。

下面是部分学生对几种方法的评价:

学生甲:小学的方法比较巧妙,我很佩服这名同学。

学生乙:小学的方法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方程方法的解答过程。

学生丙: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最基本,列一个未知数只是将一个条件先用掉了。

学生丁: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最简单,但它的步骤多了些。实际上,没有一个绝对好的方法。

我们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反思和探索的过程上,力图通过学生自身的评价获得对方法的比较与鉴别。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法是否越多越好

在实践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多样化并非教学的目的,而是手段。多样化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独立思考。

2.如何辩证地看待解题中的各种方法

教学中,当学生发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有时习惯于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力图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法,可能认为简捷的解法比较优越。其实,对解题方法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然后根据自身的思维特征、认知水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所以方法的优劣是有针对性的或者说是相对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第八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下一篇:浅议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