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07-14 10:58:24

语文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个人的素质包括多个方面,比如他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生活习惯、个好等,这些都能体现出他的素质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要时刻体现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他是学生身边的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以真情去感化学生,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他们才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化阴霾为光明,带给学生缕缕七彩的阳光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还小,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教师给予充分的教育和指导。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阅历都不一样,这就要老师要做到因人施教。要多了解学生,经常和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的班级中曾经有一个叫张慧的同学,平时在班中很少和同学交流,在语文课上其他同学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的时候,她却自己静静地发呆,不愿意主动和别人说话,体育课上也不愿意主动参加锻炼。于是我亲自找她交谈,才得知她的家中情况比较特殊。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一次车祸而去世,母亲带着自己改了嫁,其实在新的的家庭中她并不幸福,他的养父有好吃懒做的癖性,酒后还经常打骂他们母女俩。从而造成了她的性格变得很内向,心中的冤屈也不愿向别人诉说,学习成绩也一直不好,曾经还有过弃学的念头。于是我就多次找她谈心,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我还多次亲自到她的家里走访,做她父母的工作,要他们多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并帮助他的父母解决了低保,这让张慧的父母很是感动。从那以后,他们对张慧同学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这让张慧同学也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也逐渐地积极起来,学习成绩也进步得很快。

二.以无声胜有声,让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真正的爱是无需用语言表达的,对待学生就要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时刻为学生着想,要了解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把他们带到缤纷多彩的文学殿堂中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真情的温暖,这样学生就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那份真爱。老师就要担起做父母的角色,细微之处见真情,发现学生感冒了,就主动带学生去看病买药,学生情绪不好,就多开导他们,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就给他们补课,直到他们明白为止。总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要主动认真地去完成,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到老师是真的为了自己好。此时,学生才真的感受到老师虽然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有了这么好的开端,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优秀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他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无声的细节感染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地发挥语文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打动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中外文学优秀作品。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两眼失明两耳失聪的世界里,莎莉文老师给予主人公的无私的爱,给了主人公无限的精神力量和生活的信心。这样让学生感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他人。

三.树立良好的习惯,积极打造走向成功的平台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好的行为习惯,是做不了大事的。一个不遵守时间纪律的人,何谈取得怎样的成绩。所以在工作中,我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首先从小事做起,坚持不迟到不旷课,认真完成各项作业,不能不懂装懂,当天的事一定要当天完成,决不拖到明天。同时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我就要求学生要提前预习课文,课文至少要读一遍,查找资料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知识,分析课文学习的难点及疑点,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有的放矢地去学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习惯的养成是走向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守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要把无私的爱撒播给每一位学生,要让朵朵希望之花开遍整个世界。

王光庆,教师,现居江苏邳州。

上一篇:《登高》的教学设想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