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效益提升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14 10:49:01

初中数学课堂效益提升的几点思考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获得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最优化发展。

关键词:解读;情境;探索;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88-01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获得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最优化发展。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一项值得广大教师关注的话题。

一、倡导平等对话尊重个性解读

倡导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要求师生之间能够敞开胸怀,互为接纳,互为倾听。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者应以理服人,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措施、教学结果甚至教材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坚持言之有理的意见和见解,做到自由地思考、探究,大胆果断地自主决策和实践。例:一位老师教学“多边形内角之和”一节内容时,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提出:可以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任意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各个三角形。对于学生的创意想法,教者没有进行扼制,而积极鼓励学生说理,分成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后,n边形的内角和多了180度,应去除多余的180度,结果还是(n-2)・180度。此举不仅使这位学生深受鼓舞,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探究热情。

二、优化问题情境培养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学会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如此必能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针对“三角形”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探讨“三角形的余料如何才能更好利用”的问题。由于这一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并形成有效的互动。

(二)创设趣味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趣味故事,而且能从趣味性故事中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一位老师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节内容时,引用了一则趣味性的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 如此问题引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

自主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 实践表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去创造新的数学知识。例:教学“幂的运算”一节内容时,学生往往会把“同底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相乘与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与同底数幂相除”等几个幂的性质相互混淆的现象。笔者教学该节内容时,一改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索,运用乘方的知识,弄明白了同底数幂相乘相除、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所表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乘方的意义探索、推导这几个性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教学“相似三角形”一节内容:“已知: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线。求证:ACD∽CBD∽ABC。”当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你能得出那些结论?”变为结论开发题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ACD =∠B,∠DCB=∠A ⑵ACD∽CBD,CBD∽ABC,ACD∽ABC(例题要求的结论)⑶CD2=ADBD,AC2=ADAB,BC2=BDAB(射影定理)等。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通过如此教学演变和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较好地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做一题而通一类”的目的。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种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效益,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确立这一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从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现实生活中数学应用题一束[J].数学通报,1993年07期

[2]刘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

[3]李昌勇.论数学问题解决教育观的价值取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1.

上一篇: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