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时间:2022-07-14 09:19:03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借此东风,地理学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座谈、研讨和观摩,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对新课改形势下的地理有效教学确立了更为明确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新课改 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新课改已全面推开并且实施教学多年,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自新课改以来,地理学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座谈、研讨和观摩,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学习、实践、总结的机会。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更新课程理念,并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老教法与新观念,老教材与新教材,老教师与新学生之间都存在着许多矛盾,中学地理的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难题与深层次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下面介绍一下应对策略:

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中学地理教学长期以来主要是强调以知识传播为主,识记内容多,试图以此使学生获得终身够用的地理知识,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佳。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再沿用老一套的灌输式教学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了。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抓住两个重点,即以自主、合作为重点;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学生变教师,灌输变探究;走好"四步",即课中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动评价、课堂小结。

二、挖掘教材,灵活教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高中地理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想出多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教法。

在教法选择上,还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课,将全班分成9组,给每组提供一个关于水资源浪费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分析讨论气氛十分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但是学生答案不胜其多,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积极踊跃参与其中了。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展开学习。而作为教师,特别是在课前的准备上要做到非常的充分,这样对于教师来讲,需要做到提前备好一周课,特别是对学生也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驾驭课堂,具体来说我们采取的是导学案的教学形式,这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做法:对教师的要求,提前设计好完整的导学案,通过学案指导学生预习,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做好预习,并且课前检查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做好"两个准备",即知识准备和行动准备,也就是做好预习和复习。

2.课堂做法: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按照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互动点评、课堂总结、检查测评的模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课后做法:教师提前针对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课后巩固练习,需监督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三、学生主动性的调动

我们应该建构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能围绕某些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合作、讨论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表达。教师应及时正面评价学生,对于学生在点评环节、自学环节、讨论探究等环节的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和优点进行汇总和表扬,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那些平时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同学,让这些学生重新获得自信,做到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从而达到调动学生主动性的目的,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发挥情感作用,强化学习信心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为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其次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总之,及时的肯定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预设一些与生活相结合的情境,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再以小组辩论的形式互相质疑,以此来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

3.采取多样的形式,增强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课下做些水资源的调查,天气的测定和播报等活动,或者课上适当开展知识竞赛,以提高学习热情。

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地理学科从 "课堂评价,课后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这四个方面为每个学生进行具体评价。或通过小组得分并加以记录汇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学生和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个人表现、小组展示、点评情况、随堂小测成绩、大考小组平均成绩等来综合评价。教师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调动小组长、全班学生开展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用"学生学会多少,多少学生学会了",作为衡量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尺。

总之,在新课改、新理念倡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有效的学习方式,都必须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前提,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曾经说过:"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因此,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杰.地理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及其教学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6.

[2]冯新虹.高中地理课程:如何在新课标指引下改进课堂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4).

上一篇:控辍保学工作要对症下药多措并举 下一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生的口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