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鄂尔多斯 幸福鄂尔多斯

时间:2022-07-14 07:04:20

8月的鄂尔多斯,到处是满目葱绿,花香四溢。在草原深处,在黄河岸边,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振兴鄂尔多斯经济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正在升腾为创新发展的一股股热潮。

鄂尔多斯市对应全市发展定位、路径、重点、思路进行再思考、再审视、再把握、再完善,提出要实现“四个相统一”,打造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升级版,建设实力鄂尔多斯、美丽鄂尔多斯、活力鄂尔多斯和幸福鄂尔多斯。几个月来,鄂尔多斯市举措扎实,亮点频现,发展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更具实力、更加美丽、更富活力、更为幸福”的鄂尔多斯崛起之梦也日益清晰。

年初,鄂尔多斯市从上到下通过认真学习,反复思考,从四个方面形成共识,达到思想认同。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统一,建设更具实力鄂尔多斯;坚持城乡统筹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统一,建设更加美丽鄂尔多斯;坚持改革开放与创新驱动相统一,建设更富活力鄂尔多斯;坚持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相统一,建设更为幸福鄂尔多斯。这里关键是抓好契合点,真正做到有机统一,在统一中放量、在统一中提质、在统一中升华、在统一中实现升级版的鄂尔多斯经济发展。鄂尔多斯市因地制宜提出走好资源转换、城乡统筹、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和谐共建“五条路子”,力争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四个翻番。

围绕整体发展思路和目标,鄂尔多斯市重点建设“五大基地”、“两个屏障”,即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国家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全区铝循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国家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的安全稳定屏障。培育八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即煤炭、电力、煤化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氯碱化工和氧化铝及深加工、光伏、物流等八个产业,其中煤炭和煤化工产值超两千亿元。打造18个超百亿工业园区,也就是鄂尔多斯市重点培育的18个工业园区,其中自治区级工业园区8个。

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最终指向。鄂尔多斯市十分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发展为民、富民优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今年上半年,在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市完成民生投入155.6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1.7%,年初确定的 9个方面26件惠民实事正在有序实施。一是让群众生活得更富裕。鄂尔多斯市启动实施了农牧户免费培养大学生工程,全力打造充分就业城市。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行同城待遇、提高农牧民禁休牧补贴标准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0元,增长9%;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8645元,增长13%,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二是让群众生活得更有保障。鄂尔多斯市把更多财力用在住房、社保等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事业发展上,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努力让群众居住的环境更加优越、享受的公共服务更加完备、生活更加安康,部分社会保障指标进入全国前列。三是让群众生活得更安全。鄂尔多斯市巩固和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最安全城市成果,推进全国首个创建国家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示范城市试点地区建设,努力让群众呼吸到新鲜空气,喝上清洁饮用水,吃上绿色无公害食品,不断提高老百姓安全感和满意度。四是让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鄂尔多斯市着力推动社会资源公平共享,在教育、医疗、文化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方面,为老百姓提供平等的社会权利、公正的制度保障,努力让农牧民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显现工作亮点。非公经济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鄂尔多斯市非公经济总量已占到地区经济总量的70%,在推动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和引导力度,真正让非公经济唱主角、坐正席。按照中央和自治区要求,下决心破除“玻璃门”、“弹簧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范畴,都允许非公经济主体进入,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建设,充分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目前,鄂尔多斯市正在研究制定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点投向实体经济,参与铁路、金融、市政、能源等领域建设,加大对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做优非公经济。结合正在开展的“三到”服务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办事程序,清理涉及非公经济发展的收费项目,特别是涉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各项税费,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社会管理创新,事关稳定大局。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建设,加快“一个平台、九大体系”和8大类55项重点项目建设,建成社会管理创新项目42个。全方位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工作,解决了一批积案和群体利益诉求问题,全市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同比分别下降18.3%和17.3%,连续26个月无进京非访。大力化解政府性债务,上半年化解债务125.5亿元。加强对民间借贷等领域监管,保持了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安全感测评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开展“平安鄂尔多斯”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努力把鄂尔多斯打造成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福地。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鄂尔多斯市综合施策,积极应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稳”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上,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基本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进”主要体现在投资上,上半年工业投资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完成934亿元,增长32.7%;“优”主要体现在投资结构上,固定资产投资重点投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氧化铝等新兴产业,上半年,非煤产业完成投资775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8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7.2%。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科技创新,优化投资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优、稳中有好。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创新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把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着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增创鄂尔多斯科学发展新优势。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方面,坚持工业主导战略不动摇,依托园区建设大项目,打造大集群,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着力打造地区经济升级版。不断做大做强煤炭、电力、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大建材、陶瓷、绒纺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着力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初步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对全市18个产业园区全面实施简政放权,向园区下放人事权、财政权、审批权,充分激发园区创造活力,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产业转型的主阵地、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在推动信息化方面,紧紧围绕“数字鄂尔多斯”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重点打造“市民卡”、“电子政务”等便民服务工程和“数字城管”、“数字煤炭”等管理保障工程,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消费。着力培育壮大云计算产业,目前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企业15家,其中有5家已开工建设。在推动城镇化方面,推进“一核、一圈、一带”城市布局,加快东胜与阿康片区相向发展,中心城区组团式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达到162.6平方公里。全面提升县城生产功能、公共服务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集散功能,统筹规划建设旗府以外42个苏木乡镇,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升城乡统筹集约化水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2%。在推动农牧业现代化方面,在达旗、准旗、杭锦旗等沿黄河区域及乌审旗无定河区域发展现代农业,在西部4个旗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打造沿黄河流域、沿无定河流域及西部牧区三大农牧业经济带,建设呼包鄂城市群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近两年建成现代农业基地81.6万亩,总规模达到240万亩。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国家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鄂尔多斯市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建设国家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在生态建设方面,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变“索取自然”为“顺应自然”。大力度转移农村牧区人口,使自然生态恶劣地区建设成为不种不养的生态自然恢复区。“十一五”以来,累计转移农牧民49万人,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2.3万平方公里。二是变“广种过牧”为“集中发展”。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制定实施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三区”规划,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恢复的双赢。三是变“贫瘠荒凉”为“绿色银行”。用产业化思路指导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制药等林沙产业,逆向拉动生态治理,实现绿富同兴。四是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支持民营企业、造林大户参与生态治理,全市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总造林面积的90%以上。“更加美丽”不仅意味着山美水秀、风清气爽,还有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市依托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关闭“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万元GDP能耗比去年下降4.5%,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40天。经过不懈努力,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2%提高到现在的25%,植被覆盖率由30%提高到70%以上。今年,鄂尔多斯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鄂尔多斯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拥有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全市的重要产业之一。围绕“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总体旅游形象,近年来重点打造了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七星湖旅游区、阿尔寨旅游区、萨拉乌苏旅游区、黄河峡谷旅游区、康巴什4A级旅游景区等16个精品旅游区,2012年全市接待游客59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4亿元。当前正在借助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城市资源优势,依托鄂尔多斯市“全国文明城市”、“避暑休闲之都”、“城市4A级旅游区”等荣誉和品牌,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鄂尔多斯市还着力加强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集团的培育,正在积极推进 “一城、五园、四街、产业”(一城:蒙古源流影视城;五园: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产业园、东联动漫产业园、秦直道文化产业园、萨拉乌苏文化旅游产业园;四街:文化娱乐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蒙古民族手工艺品一条街;产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告会展业、影视音像业、文化产品业、动漫产业、体育竞技产业)等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1个年产值超50亿元、10个年产值超5亿元的文化旅游企业集团。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鄂尔多斯市按照建设绿色、低碳、智慧、幸福城市的要求,深入实施“一核、一圈、一带”战略,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一是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造绿色、优质、舒适的生活空间,让每一个生活在鄂尔多斯的人都享受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饮食、安定的环境、先进的文化、现代化的便利,以宜居宜业宜游环境,集聚商气财气人气。二是着力提升品位。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元素,在城市核心区建成七大文化工程,有效提升核心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着力做好城市“水”和“绿”的文章,努力形成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绿色环抱、林水相依的城市美景。三是着力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产城联动,在城市核心区加快发展金融、信息、会展、总部经济、高端中介和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中心城区支柱性产业。四是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小到一苗草、一棵树、一盏灯、一块道牙子,大到一幢楼、一条街、一个社区,都做到细致入微、精细管理,让市民及外来游客吃的放心、住的舒心、玩的开心,切实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便捷、便宜和实惠。

上一篇:新四军老战士沈汝年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 下一篇:学校一减,家长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