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7-14 05:47:27

高三化学复习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高三复习如何改革?笔者思考,如果能在复习课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使学生学习能力再次得到发展,笔者针对复习基础知识课和讲评习题课这两种基本课型分别进行了实践探索,设计了一些具体步骤。总的设计思想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深入反思;教师作好评价,学生巩固提升。

关键词:高三复习 自主学习 总结建构 探究拓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校四轮“同题对比课”活动中,笔者听了许多节复习课,各位教师讲法各有特色,如何搞好高三复习,我们都在摸索。前一段看了期刊《化学教学》中一篇题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章,感触很深。结合我校情况,认为,当前中学化学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典型问题为:1、目标定位偏离。2、方法实施不当。3、媒体使用不适。其中,提到几种重要现象:“过饱和”复习、灌输多互动少、预设多生成少、练习多探究少。这些现象造成的结果是,学生抱怨“明明听课听得很明白,而自己处理问题时却不会了”。可见,这种学习方式势必会使复习效率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创设务实高效的高三课堂,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学习不是一种“刺激―反应”的现象,它需要自我调节。“问题”不是通过反复机械的学习所谓“正确”答案而得到的,为了有效地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将问题看作是自身的问题,通过努力达到目的,搜索并发现达到目标的途径比简单被告知正确答案,更令人高兴、收获更多。可见,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反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因此,提高高三复习的效率的最佳做法就是:在高三复习课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学”――“想学”――“会学”――“学会”,真正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本人把这种想法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二、实践与探索

高三常见有两种基本课型:复习基础知识课、讲评习题课,下面就这两种课型分别阐述自己的实践过程。

1.复习基础知识,引领自主建构

复习基础知识课,不能搞成教师积极“炒冷饭”,学生被动“吞热饭”的局势,我们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积极自主地投入复习中,我的具体做法分四步。

第一步,教师导出线索,学生自主搭建框架。

为了让学生复习有的放矢,复习每部分知识前,教师先点清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点清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和考查点。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初步找到各知识点间的关系,描绘出知识线索图,搭建知识的框架。这样,学生头脑中就有了清楚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

以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其线索总体构思如下:

(1)按金属、非金属分片复习。先讨论通性,再讨论具体各物质的个性。

(2)按族系列复习。比较同族内元素的“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相邻族间也可这样对比。

(3)从典型元素着手复习。每族选出代表元素,逐一讨论该元素对应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盐等,每种物质讨论它们的“结构―性质―用途―存在―制备”。

(4)以化合价为线索复习。某一种元素有几种化合价?各价对应的物质有什么?每一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怎样以及如何相互转化等问题(见后例)。

(5)以某些特征现象、性质进行归纳复习。如,有漂白性的物质有哪些?

以上复习线索根据章节知识特点进行选择,可选一种也可选多种,灵活应用。

如:按“化合价变化”为线索复习硫元素时,让学生思考:■■■■,其对应的物质有哪些?它们间的转化关系怎样?试用以上物质来制取SO■(只要从原理上能产生即可)。学生会找出许多反应关系,归纳有以下几类:

■■(非氧化还原反应)

H■SO■■Na■SO■+H■SO■(浓)CaSO■■

■■(氧化还原反应) S+O■■

■■(氧化还原反应) FeS■+O■■

■■(氧化还原反应)

H■S+O■(足)■FeS+O■■

■■(氧化还原反应)

SO■■H■SO■(浓)+Cu■

H■SO■(浓)+H■S

2FeSO■■■+SO■+SO■

这样,学生头脑中就建立了如下的网络。

第二步,教师指导学法,学生自主回顾储备。

学生完成建构知识框架后,重要的问题是往其中填充丰富的知识。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系统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学法的指导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如,复习基本概念中的基本反应类型时,让学生调动大脑中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储备。以“化合反应”为例,让学生写出学过的所有属此类的化学方程式,并分类总结。指导有序思考,建议程序如下:

化合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类。

①氧化还原反应:I.单质+单质(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

II.单质+化合物

III.化合物+化合物

②非氧化还原反应:I.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II.酸性氧化物+水

III.碱性氧化物+水

IV.酸性氧化物+碱酸式盐

V.正盐+酸酸式盐

VI.NH3+酸盐

并指导学生小结反应规律:“对立越强,越易反应;遇强呈高,遇弱呈低;用量不同,产物各异;单质参加,一般氧还。”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多,无论程度好的学生,还是差的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调动大脑中的储备,既巩固了旧有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得到新的认识和提升。再加上及时的评价与鼓励,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他们感到收获的喜悦。

第三步,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提升。

在学生完成回顾储备知识的前提下,亟需要解决的是重难点、热点知识的引伸和拓宽。为此,教师需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索,达到引人入胜、提升层次、提高能力的效果。

如复习《卤素》时,设计几个有深度的问题:

①氯水由哪些微粒组成?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各主要成分的存在?

②从氯水各成分分析,它可与哪些物质反应?一一列举出来。

学生会探究出:

C1■―与Mg、Zn、NH■、SO■■、Fe■、Br■、I■、S■等反应。

H■―与OH■、CO■■(CaCO■)、HCO■■、HPO■■、H■PO■■、AlO■■、SiO■■、Mg、Zn等反应。

C1■―与Ag■反应。

HClO―漂白、消毒,与OH■等反应。

H■O―与CuSO■(变蓝)、Na■O■等反应。

③设计实验探索溴水与Mg反应,主要发生何反应?有何现象?

学生开始思考,一致认为是Mg与溴水中的HCl反应放出大量H■,这时教师当场演示实验,结果观察到只有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溶液颜色褪去,这时,让学生探究原因,热烈讨论后,提出许多可能性,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说法的正确性,最后学生做镁+冷水、镁+液溴、镁+液溴+冷水等,实验,明白了主要反应为:

Mg+Br■=MgBr■

其中,H■O为催化剂。

这个环节很重要,可以说是体现教师教研水平的标志,也是学生能力大幅提高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这样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情境中跌撞,就会打磨得更坚强,更有主动探究的热情和能力。

第四步,教师及时检测,学生自主归纳反思。

经过前三步的复习,落实的效果怎样?教师要及时检测,通过完成练习题、小测验等方式,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反思错误的原因,归整正确的思路,做到查漏补缺、稳扎稳打、落实提高的目的。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找准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做好讲评工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讲评典型习题,引发自主反思

第一步,教师精选习题,学生精做习题。

黄冈中学的一位校长曾说:“只有教师跳入题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教师跳入题海干什么呢?需要把五彩缤纷的题做一做,想一想,然后理一理。围绕某个知识点,从内容上分有哪些题型?从思维特点上分有哪些类型?从解题的技巧上分又有哪些方法?教师经过分析归纳各类题型后,精选出有效的适量的题目,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去做,要求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并要求做完每道题后回答:①该题涉及知识点;②出题意图;③我的困惑;④我的收获。只有这样严格训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使知识和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第二步,教师提炼问题,学生交流反思。

学生完成习题后,教师通过阅卷、批改作业及访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在把握大纲和把握教材的前提下,提炼出每题存在的知识性问题、能力型问题、技巧性问题,把这些问题以教师设问、学生板演、试卷扫描或学生递交的小纸条等形式提交课堂,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争辩,相互交流,从而真正达到厘清思路、纠正错误、优选解法的目的。这里要注意的是讲评课必须给学生留出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落在实处,有所收获。

第三步,教师因势拓展,学生总结提高。

随着学生热烈讨论的结束,教师需要再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可利用课前的预设和课上的灵感,及时地进行变式训练,这种变式训练可以是变换物质,也可是变换条件,还可变换思维角度。这时,学生投入其中,积极应对,认真反思,然后,教师再作点评。训练结束后,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归纳有关知识层面、思维层面、技巧层面的一些规律,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习题讲评课经过以上三步走,就可达到练有所得,讲有所获的目的。

三、效果与体会

以上做法经过反复实践有一些收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行这种试验的班成绩明显好于非试验班。学生反馈的信息是:“我们‘学会’了,也‘会学’了”。但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这种做法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①自主与引导的关系。自主应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不能淡化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教师的因势引导将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会步步深化学生的思维,还会避免学生陷入思维误区。但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上适时把握。课堂时间分配上,教师占用的时间应远少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具体最佳分配,有待继续探索。

②精讲与巩固的关系。精讲要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巩固要全面细化且落到实处。精讲不能代替全面的巩固,巩固不能搞成面面俱到,如何把握需教师据大纲、据学情而定,有待于继续探索。

③巩固与拓展的关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需要巩固,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拓展,如何留足时间让学生巩固,又如何留出时间引导拓展,这在实践中仍需探索。

综上所述,这种在高三复习课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其设计思想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作好评价,学生巩固提升。

这仅仅是一种实践探索,难免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给予批评指导。

作者单位:

山西省实验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下一篇:幼儿钢琴基础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