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视角下跨企业边界成本协同探析

时间:2022-07-14 03:40:54

企业网络视角下跨企业边界成本协同探析

一、引言

跨越企业边界的战略管理会计旨在改进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强调与企业战略相融合,为企业战略规划、实施和控制,尤其强调为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分析和市场分析的相关信息,以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实现,同时力求使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组织间的协调管理效应研究主要有两种基本理论:一是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即强调如何降低交易伙伴的机会行为来实现协同效应,二是基于企业网络理论,即强调如何建立协同机制来实现系统效应。由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机会主义假设具有争议,而且企业区分有道德的交易对象与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交易对象是十分耗费成本的(Williamson,1985)。交易成本理论希望降低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偏重防弊而造成管理上的偏颇,对协同管理关系的看法变得短视。而企业网络理论通过对企业集群的研究(Deed and Hill,1999),从关系契约角度出发,认为企业集群中的合作伙伴之间业务往来、彼此沟通或参与合作项目增多时,双方建立起稳定、长期的关系可以更有效地遏制机会行为,因此通过企业网络理论来研究企业协同问题变得更为合适。

目前通过企业网络来研究企业协同效应已经有多角度的研究成果。傅元略等(2009)从供应链角度研究了跨企业成本协同问题,从供应链角度出发,通过将企业集群按集群中的核心企业的主营业务来划分成不同特性的集群,分别考虑单核集群和多核集群形成的不同供应链之间的成本协同关系,通过应用企业网络理论的协同管理机制保障增加协同效应的理论作为依据,整理归纳出了产生成本协同管理效应的三大要素:对成本协同管理的认同、上下游企业的配合和核心企业的作用。Xuefei Ma(2009)等从企业网络中的个人人际关系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企业网络中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企业战略适应性的影响,发现企业网络可以提高网络中企业的战略适应能力,特别是对处于目前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来说,加入企业网络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Steven Casper(2009)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发现在产业集群中,企业网络对技术集群的出现和维持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企业网络加强了网络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Yanfeng Zheng(2009)等也研究了企业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企业网络对企业价值评估的作用,发现企业网络可以通过互补效应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加入企业网络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评估价值。Tatiana S. Manolova(2009)等从企业国际化角度出发,研究发现企业网络对跨国合资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从企业网络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跨企业边界成本协同的重大意义。

二、交易成本角度的跨企业成本协同管理的局限性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交易成本是指维护市场正常运行所带来的成本,包括:发现交易对象和相对价格的搜寻费用;讨价还价、订立交易合同的谈判费用;监督交易行为的监督费用等。交易成本经济学在一个不完全契约框架下,通过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刻画交易成本,从纵向一体化问题出发,逐步建立了一种对市场、混合形式、企业和官僚组织的“分立的机构选择分析法”。但其仍然有自身的缺陷:一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关键假设仍然不够坚实,没有对“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进行精确的定义,科斯认识到了市场和企业相互替代的问题,但没有明确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资产专用性”在理论上没有成功地内生化。二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比较静态分析,而企业的特征是组织和管理人力和非人力的投入,使之朝向进一步的生产―销售目标迈进。因此,对企业的管理机构应该采用一种动态的分析。三是交易成本经济学不能一贯地建立在利润最大化这一原则的基础之上(迈克尔・迪曲奇,1999)。交易成本经济学建立在节约行为的基础之上,而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解,节约是最大化的同义词。在企业利润最大化观点方面,交易成本推理建立在一种矛盾的假设基础之上。如果在对企业管理机构进行分析时,除考虑成本因素也考虑效益因素的话,就会出现与这种目标的不一致。因此,虽然交易成本理论为跨企业协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动机,但具体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跨企业协同行为需要更新的理论的支持。

三、企业网络角度的跨企业成本协同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跨企业边界的协调的方式来组织交易和生产活动。这种企业间的协调方式既不同于企业的科层结构又与纯粹市场机制不同。安娜・格兰多里(Anna Grandori,2005)将“企业网络”定义为,一组拥有不同偏好和资源通过一系列机制协调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协调机制不仅仅包括价格、退出机制和各种外部规则。通过引入一些新的变量来分析跨企业边界的成本协同行为,企业网络理论就很好的弥补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一些缺陷。

其一,引入企业能力维度。理查德森指出,在一个产业中进行的大量经济活动必须具有恰当的能力,即具有恰当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企业来从事。从生产的角度看,企业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不管其他条件如何,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进行生产的能力,那么它必须选择从企业外部购买的方式。因此,必须在交易活动的三个维度,即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重复发生的频率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业能力来解释跨企业边界协同行为。那些需要相同能力的经济活动被称为相似的经济活动,而当经济活动代表一个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并需要以某种方式来进行协调时,这些经济活动就是互补的。企业网络的存在是为协调高度互补但不相似的活动的需要。互补且相似的活动需要企业来组织,而互补但不相似的活动则需要企业网络来组织。因此,在资产专用性很高,而企业本身又无能力生产的情况下,企业网络成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其二,对不确定性的重新解释。威廉姆森(1991)指出不确定性影响着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表现为两种情况:扰动的概率分布不变,但扰动发生的此数增加;由于扰动方差增加而导致扰动的后果更为严重。威廉姆森认为面对更为频繁的扰动时,各种组织形式的治理效力都会受损,企业网络受到的影响最大。但是,在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网络却日益盛行。威廉姆森的不确定性理论不能解释这一现象,因为他忽略了供给不确定性与需求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琼斯等(1997)区别了不同的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其研究指出,环境不确定性是指个人或组织无法预测未来的事件。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供应商、顾客、合作者、管制机构、工会以及资本市场。确定不确定性的来源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着应该用什么治理形式来协调和保护交易。在供给稳定而需求不确定的行业中,网络治理比较普遍。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外购和外包形成一些独立自主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资源是通过购买或租赁获得,因而可以非常廉价和快速地进行重新分配,这就提高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在行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行业中所面临的不同的不确定性也影响着组织形式的选择。一个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企业在进行创新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高。此时,未来的需求难以预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科层来进行创新的风险太大,这时采用类似硅谷的弱关系网络成为可行选择(Langlois and Robertson,1995)。 弱关系网络可以在进行创新的企业和使用创新的企业之间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流,而且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不高。当行业处于成熟阶段,一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有了统一标准,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比较明朗,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大为降低。企业都倾向于采用一体化方式来创新。在行业的衰退阶段,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再次上升,系统的创新成功决定着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这种创新要求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整个生产过程做出全局性的变动,因此企业网络再次成为比较盛行的形式。

其三,交易频率的影响。交易频率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取决于其他维度的情况。在资产专用性较低而能力是不重要的情况下,无论是一次性的、数次的还是经常性的交易都可以用市场方式来组织。如果能力是重要的,且该能力为某企业所独有,那么即使是一次性的交易活动也必须在企业科层中进行。在资产专用性很高的情况下,如果能力维度是不重要的,在经常易中,企业科层是比较合适的组织形式;如果能力维度是重要的,而企业自身又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则企业网络将是合适的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夏鑫、傅元略、姜海虹:《企业集群基于价值链的成本协同管理研究》,《软科学》2008年第8期。

上一篇:新经济形势下煤矿企业知识资本体系解析 下一篇:知识产权质押评估难点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