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人物造型转化平面图画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7-14 03:38:53

立体人物造型转化平面图画的实践与探索

人的动作形成是因为肢体关节的改变,正是因为肢体的变化使得立体人物造型千变万化,灵动而有生机。幼儿到了中班后就开始有意识地表现生活中感兴趣的动态造型,例如:伸出一只手臂表示拍皮球,上举手臂表示做操或跳舞,腿分开表示跑步等。为了能促进幼儿更丰富地表现动态的人物,让立体人物造型简易地转化为幼儿能力所达的平面图画,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一、多渠道,欣赏立体人物造型的美

1.欣赏生活场景。生活是美好而富有变化的,只要大家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经常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物的形体变化,例如在蹦蹦床上的跳跃、晨间活动中同伴们之间的玩耍、交警叔叔规范的交通指挥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们欣赏和对比的立体人物造型素材。

2.欣赏个性视频。现代科技发展很快,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收集各种不同风格的视频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在或动感或静止的画面中欣赏不同形体的优美造型。例如《孔雀舞》《武术表演》《街舞》《篮球比赛》等。我们通过多媒体与孩子一起欣赏、讨论,让孩子发现作品中不同形体、动作中各个肢体关节左右方向、前后遮挡的关系,给孩子自由表达、抒发自己感受的机会。

3.欣赏名画佳作。名画在造型、构图、表现力上几尽完美。我们经常根据学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名画,带领孩子们走进艺术想象的天堂,例如: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米勒的《拾穗者》、哈林的《空心人》等。这些名画中,艺术家们运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让生活中的立体动态人物造型转换为平面图画,完美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从而能很好地提高孩子对平面图画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立体动态人物造型转换成平面图画的敏感性。

二、多体验,感受立体人物造型的特点

1.影子变变变。在明媚的阳光或现代媒体投影仪的照射下,孩子们感受自己动作的变化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木偶剧。剧场里的木偶是简化了的人物形象,让孩子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操纵线杆,形成不同的动态造型。

3.音乐表演。播放一段或优美或跳跃的音乐,让孩子们跟着节奏进行舞蹈、武术的表演。

三、多支持,转化立体人物造型为平面图画

1.扭扭人。利用可变形弯曲的电线或毛根制作成人物的形象,让孩子们随心所欲地操作,变化出不同姿态的立体人物造型。

2.活动小人。利用一个圆形、一个方形、八个椭圆形组合成小人的形象,有正面小人,也有侧面小人,在关节处设置可转动的按扣,孩子们随着动作的变化改变活动小人的各个部分。

表现人物的动态的一种高级的方式是人物的主轴线的变化。借助这些可活动变化的学具,孩子们能将立体的人物造型的主轴线不再僵直地垂直于平面,而是产生任意角度的倾斜,并从中直观地感受到肢体变化时的方向、遮挡关系,为后面的平面创作表现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

四、多主题,享受人物动态平面图画的乐趣

1.拼贴组合画。利用平时的一些常见材料进行拼贴,例如:吸管、纸片、橡皮泥等。这是孩子最简单最容易表现平面动态作品的媒介。孩子们可以先在背景纸上摆好人物姿态,然后再进行黏贴,可以改变单一的直立人物结构,例如作品《和颜色宝宝一起运动》。

2.趣味游戏画。让孩子们边游戏边进行创作,以一定的媒介为依据,进一步通过倾斜和弯曲的方法表现人物。例如创作作品《我是木头人》,两位小朋友一组,一个小朋友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最后像木头人一样摆一个造型一动也不动,另一位小朋友则可以以操场为纸用粉笔画出同伴的影子造型来;又如:大班幼儿作品《空心人的街舞》,让孩子伴随着街舞音乐操纵活动小人跳舞,当音乐停止时画出小人的外轮廓线,孩子们的作品可与涂鸦画家哈林的代表作《空心小人》媲美。

3.主题想象画。就是鼓励孩子根据一个主题自由发挥,使绘画形式显得活泼而有弹性,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可有以下形式:

①生活主题画。孩子们在欣赏观察过生活后,运用画笔描绘出相应的动态来,例如中班幼儿作品《蹦得高又高》,大班幼儿作品《激烈的足球比赛》《滑滑梯》等。

②动物拟人画。赋予动物以生命,以它们为主角,让孩子根据故事内容表现不同的动态。例如中班幼儿作品《青蛙运动员》《小兔赛跑一,大班幼儿作品《羊羊朋友》等。

儿童的需要和能力之间往往是有差距的,他们不可能通过一二个活动就打破固有的内在图式。但只要我们将活动目标分解为难度逐步递进的阶梯式要求,幼儿在主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就会大胆表现,逐步完成立体造型向平面图画的转换。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学校管理模式的创 下一篇:好玩的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