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范生实习必备的心理常识

时间:2022-07-14 12:01:59

浅谈师范生实习必备的心理常识

摘要: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的过程,许多心理因素干扰着实习生取得预期的实习效果。顺应环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领悟教师角色都是影响师范生实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

关键词:师范生;实习;心理常识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的过程,更是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般自然,实习效果往往由多种因素决定,具备以下实习心理常识,可以帮助实习生顺利度过实习阶段,收获理想的实习效果。

一、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在身心协调中发挥自身优势

实习生来到实习学校,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适应”。“适应”指的是对环境的顺应。实习生来到全新的工作环境,身份从学生转变为教师,所处的学校环境相对稳定,而实习时间又相对有限,因而实习生有必要改变自身去顺应环境从而达到自己与新环境之间的协调状态。

如果能够做到扬己之长、克己之短,实习任务就成功了一半。面对备课、听课、判作业、查早晚自习、盯早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等等繁重的工作任务,只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才能对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充满信心。实习生要善于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未雨绸缪,尽力完善。例如,如果自己在工作中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好出头露面,在环境适应过程中除了容易受人欢迎很容易适应环境的优势外,很可能也同时出现做事持久性不长,常常表现得虎头蛇尾这样的劣势,那么在新环境中自己就应该注意培养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锻炼提高坚持性和持久性;如果自己平时办事热情高、拼劲儿足、速度快,但有时也会伴有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甚至遇事就着急,性格暴烈的毛病,就应该在发扬性格长处的同时注意培养认真细致的精神,防止急躁情绪;如果自己是个做事深沉、认真、严谨的人,就应当不断提醒自己不要优柔寡断、办事拖拉。并逐步养成当机立断的性格。总之,到达新的实习环境,起主导作用的是实习生自己而非他人,只要顺应环境,做好一切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发挥自己的能动优势,那么实习生很快就可以度过自己的不适应期。

二、发挥“人和”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人际关系问题。实习生面对实习学校这个新环境,远离师长和朋友,不能和身边的人产生情感共鸣,在心理上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很多实习生在实习初期都会面临郁闷、无助和不被人理解的彷徨境地。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心理正常发展、个性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必要前提,也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为了尽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习生应注意以下几个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心理因素:第一,主动调整心态,建立开放的心理模式。心理专家通过实践证明:既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既爱自己也爱他人的心理模式是开放的心理模式,也是最健康的心理模式。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实习生和新同事、新学生之间的关系并非十分和协,但一定要去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人,正视现实,善于发现自己、他人的闪光点,不消极悲观,不杞人忧天,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和谐的精神状态。第二,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把握实习人际关系的新起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往往起到“先入为主”的效果,并对以后的交往活动产生影响。为了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实习生在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首先,要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比如主动承担工作,表现自己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为备课室打水、打扫,表现踏实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公共责任意识;主动请教问题,表现谦虚好学有礼的一面。其次,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方法乃至策略、艺术,不要吝惜对别人真诚的表扬和赞美。再次,要尽力避免我行我素和不良品质的出现,注意规范新环境条件下的言行举止。最后,要留下好印象毕竟不是纯粹的方法问题、策略问题,更不能经常去伪装、做作,要靠平素积累和养成的良好品德。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循。真诚待人最为重要。实习期间和同事、老师、学生相处要保持一种真诚的态度,真诚向老师请教,真诚帮助学生成长、真诚帮助指导教师开展工作,把自己作为所在学校的一员,真诚地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尊重他人是制胜法宝。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中,只有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会遇到性格各异的同事,也会遇到成绩优、劣的学生,更会感受到与自己熟悉环境有所差别的上下级关系和异样的人群氛围。面对这一切的不同,实习生都应该给予适当的尊重,不应该鲁莽地给予批评,更不能背后指指点点。对于资历高于自己的同事,实习生最应该做到的莫过于看到他们的长处,在尊重中获得他们的信任,习得指导教师的真经。对于学生,尊重他的人格,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达到治标且治本的育人初衷。

三、明晰自身角色责任,满足不同角色期待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所扮角色应该说是比较复杂的,站在讲台上,要扮演好教师的角色;站在学生中间,因为年龄相仿又往往被学生认作哥哥姐姐。在实践中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以及对不同角色的理解与领悟,都影响着实习生完成实习任务的质量。

任何角色,都有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由于个人和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分歧。中学教师职责大约可以分为教学职责、教学行为规范、服饰规则、办公室规则、与学生相处规则、接待家长规则、外出活动规则等等。无论是涉及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作业批改、听课评课、教学研究等教学规范,还是涉及穿衣戴帽、待人处事这样的行为细节,无不体现着教师职责的特殊性。对于刚刚涉足教育行业的实习教师来讲,要做到符合或基本符合一名中学教师的角色要求,最起码要端正一个态度,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还要从实习指导教师身上学习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设计思想,在不断的研究教材、批改作业、研究学生、研究习题、研究教法和学法中体会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达到对教师职责的最大理解和实践。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往往面临着角色冲突。这是因为学校和学生对实习教师这一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期望。学校认为实习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准教师”,一般也要用教师的标准来进行考评和要求,特别是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主张严师出高徒。而事实上,由于实习生无论从年龄状况还是心理状态,都与中学生非常接近,他们较之从教多年的教师更容易与中学生产生共鸣,中学生更愿意把实习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忧愁倾诉给实习老师,所以实习生往往是学校里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一个个不完成作业的理由需要你去理解,一个个小秘密需要你去保守。不理解又怕失去人心,失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理解了又不可能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不能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在这个时候就发生了角色冲突。一般来说,实习生解决角色冲突是需要一个判断过程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对自身角色价值的评估过程。在这里教师的角色价值当然更为重要,所以与中学生保持适当“距离”,就成了很迫切的问题。实习生既要具备传统意义上老师的敬业精神,做一个坚持原则的、负责任的知心人,又要真心为学生的未来负责,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光环感召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开发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