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写作角度的创新

时间:2022-07-13 10:49:51

浅谈新闻写作角度的创新

[摘要]新闻写作角度的选择,其目的就是要挖掘新闻事件的本质,创新新闻写作的角度不仅是媒体竞争的结果,也是广大受众对新闻传播的要求。新闻工作者采写新闻稿件时必须不断探索新的写作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新闻;写作角度;写作规律

新闻角度的选择是挖掘新闻事件本质的需要。写出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语言清新、主题深厚的新闻,不仅是市场环境下媒体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是广大受众对新闻的要求。所以,新闻传播者在采写每一篇新闻稿件时,就要不断探索新的写作角度,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才能被广泛的受众所接受,才能保障媒体的市场占有率。那么,如何才能选准最佳的新闻写作角度?

一、新闻角度的寻找、挖掘和表现是新闻基点

新闻角度一般可以分为挖掘角度和表现角度,挖掘角度以新闻采访为主,充分调擦研究,表现角度则是重在新闻写作,深入归纳整理,二者互为联系,互为补充,进而使新闻角度变得独特和鲜活起来。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不但要有明锐的观察力,还要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字表现能力,善于把握事件的要点,善于把握正确的方向,善于把握文字的表述。

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要把新闻事件的本质更加突出地挖掘出来,把新闻价值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满足广大受众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更好的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例如“7·23”甬温动车事故,媒体除了报道事故现场状况和死伤人数之外,还报道有事发当地群众自发救助伤者的许多感人故事。这一报道角度的选择,充分体现出救死扶伤的道德观念,并没有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环境下而丧失。

二、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多变的

在交通快捷与通讯发达的条件下,新闻媒体靠抢发“独家新闻”来赢得受众关注已经非常困难,即使有所谓“独家新闻”也并不意味着你“第一落点”就抢占了先机,并不意味着你“第一时间”就拥有了读者,报道的关注度和受众的影响力是靠新闻媒体独家的观点、独特的视角,独自的方法,挖掘比别人更加深入的新闻事实,展现更加全面的事件过程,以此实现独家新闻的效果。

面对那些政策性很强的时政性和经济性新闻,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为能受到读者的欢迎,要在采写过程中巧妙策划,充分发挥情景的作用,精选各种新鲜的“切入点”,把政策性报道和经济性报道与民间习俗、社会时尚、地理环境、文化历史和现代技术等结合,使新闻写作视角独特,受人欢迎。例如主流媒体近来大量的“走基层”、“边疆行”等报道就是多角度选择新闻的最好体现。

三、新闻角度的挖掘必须强化多种意识

1、判断新闻价值要有“读者意识”。“读者意识”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下,贯彻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读者意识”就是向受众提供在新闻内容上是大众普遍关心的,在新闻事实上是具体客观的,在政治观点上是正确无误的,在时效上是新鲜及时的,在文字上是精练生动的新闻报道,把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传送到受众的视野,满足受众了解未知世界的需求,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价值。也就是要求新闻传播者积极贴近受众、了解受众和掌握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心理需求,采用受众乐于接受的信息传播方式。

2、再现新闻价值要有“创新意识”。优秀的新闻作品,离不开独特的新闻角度,“创新意识就是要突破“自我”,突破个人占有知识的局限和社会实践的局限,不断的否定“自我”。关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收入等群体的新闻需求,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生活,通过知识和经验的大量积累,训练新的观察,激发新的创意,选准新的角度。要求新闻工作者用政治家的头脑,科学家的的严谨,新闻记者的明锐,突破思维上的局限性,克服新闻“四季歌”式僵化的采写方法、空洞的写作形式,让政策性很强的时政性和经济性新闻,能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实现求真、求活、求新的写作目的。

3、实现新闻价值要有“精品意识”。优秀的新闻作品,光有好的新闻角度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实在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就是说要实现新闻的价值,“精品意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是新闻报道立体化,向读者展示包括不同侧面的新闻事件的全貌。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在有深度地报道某一个事物时,必须打破绝对化的模式。客观的评价事件和人物,让事件具体起来,让人物丰满起来,这样新闻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二是新闻报道可读性,借助文学的写作手法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使新闻更具文化品位,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新闻文学化。新闻文学化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借助文学生动形象的叙事方式和技巧,从而增强新闻可读性、趣味性、保存性的写作方法。新闻文学化在借鉴多种文学创作手法表现新闻的同时,更强调向读者呈现记者眼中的真实世界,每个事件、每个故事、每个细节都是实际发生过的,甚至每一句话每一次心理活动都是采访对象认可过的,深入的刻画就是精品意识的表现。传统的新闻报道强调的是事件本身,只要五要素俱全或者加上新闻背景就可以了,而文学化新闻报道以其多元化的文学创作手法使新闻内容和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艺术上的契合,以事件本身的影响力给人以震撼,在满足获得基本信息之后,还能在审美层面来满足受众对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范琦(1963-),男,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汉语言。

上一篇:浅谈初中美术动漫画的教学 下一篇:情感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