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相关对策探讨

时间:2022-07-13 10:25:53

加强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相关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粤北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影响山区农村公路施工质量的常见病害诱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山区农村公路施工;病害诱因;养护管理;相关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公路基本上实现了路面硬化。但由于公路施工涉及到施工人员责任心、技术素质,以及操作机械,施工工艺等相关方面,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在施工上不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则会影响整个公路最终的成品质量,怎样提高山区农村公路施工的成品质量是我们当前应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粤北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影响山区农村公路施工质量的常见病害诱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强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影响山区农村公路施工质量的常见病害诱因分析

(1)路基沉陷诱因。首先,在修建山区农村公路时,一般建设周期都比较较短,不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路基进行自然沉降,同时因为工期的原因在没有充分的自然沉降路基上进行路面施工,再受到山区环境的影响,会出现路基的沉降;其次,由于路基与桥涵通道等构造物的衔接处没有使用合理的材料,或受到环境的影响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没有进行充分的压实,导致了路基逐渐的发生下沉;最后,在修建农村公路时,野外的土壤的含水量一般都比较大,在路基施工时,很多填土都不符合技术规范压实度的要求,从而留下了路基沉降的质量隐患。

(2)纵向裂缝诱因。首先,在软基清挖或清除植被时,由于施工的不严格,导致留有1~2m宽的部分很难清除干净,或没有把堆放的淤泥全部都运到路外,紧接着就进行填土施工,会造成路基的边缘下沉,导致纵向裂缝的产生;其次,起始填筑路基的宽度不够。因为受山区公路施工复杂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中线偏位或填土不够宽,因而进行填补镶边。在进行镶边时,如果不能严格按规范挖台阶和坚持自下而上的进行分层碾压填筑,在工程竣工后很容易出现镶边下沉,出现纵向的裂缝;最后,在半挖半填路段的路基,不按规定在填挖交界处挖台阶和分层压实填筑,没有压实路基,导致出现纵向的裂缝。

三.加强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相关对策探讨

(1)加强前期设计阶段的审核。一般山区农村公路的施工环境都比较复杂,必须要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工作,详细的探查对公路所要经过的地貌、地形以及地质水文条件,从而制定设计方案。①必须确保路基的最小填筑高度。因为地下水、地面水、毛细水以及受到冻胀作用而让其稳定性降低受到影响,必须要严格遵守路基的设计规范,根据毛细水位高度和土基的干湿类型,确保路基的最小填筑高度。②石质的挖方路基,设置的砂砾垫层不能低于30cm;③土质挖方路基,换填的砂砾垫层不能少于60cm,同时要加设盲沟在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必须要严格规定路基填料的质量标准。④在山区农村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中,要详细的规定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最大粒径和CBR值(最小强度)。种植土、淤泥冻土、强膨胀土以及腐殖土等劣质土坚决避免在填筑路基中直接使用。路床填料应优先使用砾(角砾)类土,路堤底部可以使用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填充。⑤必须详细的设计路基综合排水。在经过村屯的路段要留有排水边沟,所有平坡路段的边沟要设置纵坡,保证排水的通畅。在主要的变坡点以及陡坡路段每隔30-50m 距离设置永久性或简易的泄水槽。在较低路基的路段,应该加设渗水盲沟及砂砾层,并加深、加大边沟等排水设施。还要实行硬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手段,在土质比较稳定的路段采用铺设草皮、种草、植树等植物防护。在松散碎(砾)石土、软质岩石、岩体风化严重的挖方边坡以及植物很难生长、容易受水流侵蚀的填方边坡应该采用砌石、护面墙等工程防护手段,对于沿河的路基以及容易受到冲刷的路段则采用砌石护坡、挡土墙和石笼抛石等手段直接进行防护。

(2)施工阶段。施工前必须对设计资料仔细的核对,如果发现设计文件中存在问题要及时的对设计方提出,妥善处理。对地表土的不良土质必须认真清除,对地基压实必须要加强处理,要彻底的清除地表的植被、垃圾以及不良土质(膨胀土、盐渍土等),同时还要对地表进行压实。在填筑路基之前,首先,应该把路基两旁的横纵向排水系统疏通好,防止路基被水浸泡。尤其是地基土为粘土、黄土等细粒土时,处于干燥状态时有较强的结构,可以负担很大的承载能力,如果被水所浸泡,很容易出现翻浆或导致路基下沉,所以保证路基施工前畅通的排水十分重要,施工质量自检人员和工程监理必须认真监督。其次,对路基填料用土必须严格选取。在确定路基填料前,必须分析土质和CBR值,进行标准的击实等试验,禁止使用种植土、强膨胀土、淤泥、腐殖土等劣质土以及最大粒径和CBR值不符合规范标准的材料,填筑路基时不能出现上述土壤。最后,在填筑路基前还必须按照设计采取施工放样,设置坐标点和临时水准点,并详细的记录。一定要保证路基坡脚放样的准确性,路基宽度必须要符合设计的要求。要清楚路基坡角范围内的淤泥、杂草、树根等,还要整形碾压,要保证压实度符合施工标准。对于填石路基的施工,应该采用重型夯实设备对填土进行处理,或在填石路堤内水平分层布置土工隔栅,减缓或防止填料空隙中细料的流动。路基工程的施工要按照分层填筑的方法,分层碾压,禁止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滚填。普通的路段压实度不能超过30cm,而构造物两侧的松铺厚度必须小于20cm。避免出现不同性质土的混填,相同性质的土的填筑厚度必须超过50cm(两层)。要采用全幅填筑路基的施工方案,做到一次到位,禁止帮宽。在碾压填土时,必须对含水量严格控制,当压实度符合施工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

(3)加强公路养护。必须做到经常保持路面平整、坚实、整洁,对路面的本身变形,要事前做好预防、及时修理,使路面没有破损、裂纹,提高路面质量,延长使用年限,一般常做以下工作:①经常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消除路面上的碎石、砖块、垃圾、粪便等杂物;②路面出现坑槽、裂纹、啃边应及时进行养护、修补,路面损坏严重时应进行被强、罩面或翻修;③边坡遇雨水冲刷坍塌时要进行及时培土和维修;④路肩经车辆碾压和牲畜踩踏出现下沉时要及时进行填土,保持油路不啃边;⑤有边沟的路段要保持边沟清洁以便畅通;⑥对公路桥涵要进行不定期的养护,保证桥涵畅通、无杂草,发现桥涵损坏时要及时上报主管单位进行维修,阻断通车时要设好安全标记,以防发生交通事故,每年对公里碑、路缘石、桥栏杆要进行两次粉刷,对损坏和缺少的标志牌要进行补齐和更换,保证有明显、醒目的公路标志。

四.结语

总之,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是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山区农村公路能更好地为当地人民经济服务,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同时在修建山区农村公路的路基工程中必须要合理利用地质条件,采用相应的路基建筑材料,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解决山区农村公路路基工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病害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JTG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

[2]冯果,马福荣.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与对策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08(6)99-100

[3]杨建民.山区公路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J].四川建材,2009,35(1)53-54

上一篇:预应力技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探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