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

时间:2022-07-13 10:18:41

基于作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

摘要:操作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风险调整的业绩考核的基础,操作风险内生于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操作风险产生于作业环节,要准确地度量操作风险必须从作业环节入手。经济资本占用实质上是一种成本,可以借鉴作业成本法的思路来构建基于作业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模型。该模型具有风险敏感性强,便于应用等优点,同时,也存在风险评估客观性差的缺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作业;经济资本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9-0049-04

一、引言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现代风险管理的基础。所谓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又称风险资本(capital at risk),是银行内部用以缓冲风险损失的权益资本。经济资本是一个管理会计上的概念,它不同于账面资本,也不同于监管资本。经济资本是用于商业银行内部考核的一种虚拟资本。从数量上看,经济资本等于银行面临的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最早起源于美国信孚银行1987年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RAROC)模型,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险调整的绩效考核(RAPM)已成为国际领先银行积极实践的核心管理手段。RAPM通过对风险提取经济资本,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也即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考核,以建立风险的约束机制,使内部经营活动与银行整体的风险偏好相协调。经济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动力在于风险调整的业绩考核。RAPM将风险因素引入绩效考核体系,用风险来调整回报,综合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2004年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II)将操作风险纳入监管范围,为银行设定了资本要求。从此,操作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所谓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近年来操作风险日益为商业银行所重视,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度量是理论研究和风险管理实践关注的重要课题。相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度量是最困难的。

近年来,操作风险度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开发操作风险高级度量法模型。现有的主要度量模型多是借鉴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建模思路,依靠历史损失数据构建的,没有区分是针对监管资本还是经济资本的度量。由于操作风险是产生于商业银行内部经营过程之中的,站在外部监管的角度和银行自身角度看待操作风险是不一样的。作为监管者看到的是操作风险发生的后果,而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则是流程、制度和操作上的瑕疵。现有度量模型依照历史损失数据建模,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视为一个黑箱来处理,其在银行风险管理实践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认为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不同于监管资本度量,经济资本是用来银行内部考核的,因此,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应首先考虑模型的风险敏感性。不同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内生于商业银行内部,应从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出发,才能构建切实可行的、风险敏感性强的度量模型。

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分为自上而下(u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两类。自上而下的模型是针对某一风险暴露指标匡算出一个机构总的经济资本数量,然后再逐级向下将经济资本配置到各分支机构。自下而上的模型则采取相反的思路,从最基础的产品线、业务单元开始度量风险,得到经济资本数,然后逐级汇总得到整个机构所需经济资本数额。一般来说,自下而上的模型较自上而下的模型风险敏感性要强。在风险度量初期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比如基本指标法。这类模型一般适用于监管当局对小型金融机构的资本监管。较为高级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都采取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商业银行经营活动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来完成。银行业务流程有一系列作业组成。操作风险产生于作业环节,要准确地度量操作风险必须从作业环节入手。而且作为操作风险激励约束工具的经济资本配置,最终要通过影响作业行为而起作用。因此,从作业环节出发构建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模型是最合适的。从经济增加值(EVA)①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经济资本占用实质上是一种成本,这种成本取决于产品的风险状况。可以借鉴作业成本法的思路来构建基于作业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模型。

二、模型的构建

(一)作业成本计算法(ABC)概述

作业是指企业为达成其营运目标,在组织内特定部门中所进行的重复性活动。基于作业而实施的成本计算称为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源于美国,目前已为花旗等国际大银行所推行。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观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因此,作业成本系统首先要确认部门所从事的工作,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需求为基础,沿着业务流程的轨迹,将成本追溯到产品身上。

作业成本法采取了与传统会计成本核算不同的思路。会计成本中的费用分摊方法是首先将费用(如制造费用)分摊到分厂或部门,然后再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产品中。作业成本法则首先将成本追溯到作业,然后再分配到产品。作业成本法强调依据因果关系的成本动因追溯,而传统会计成本则不考虑因果关系,强调成本在内部机构之间的分摊。

作为管理会计的作业成本法,强调成本核算的管理功能。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而且还提供了作业及资源的成本与业绩信息,并可以将成本追溯到产品以外的成本对象如顾客、销售渠道以及内部操作人员等。因此,作业成本法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例如,了解各作业的成本,作业对组织的重要性以及执行的效率等,可以促使经理人员关注那些可以带来成本节约机会的作业。可以通过对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提升效率,节约成本等。作业成本法可以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考核的有效工具。

(二)基于作业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

基于作业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的原则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产生风险,风险需要资本覆盖”。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风险动因追溯。对操作风险来说,风险动因就是违规行为。对一家商业银行来说,违规行为是所有操作风险的动因。这样我们就将难以衡量的操作风险转变为对违规行为的量化处理。

对风险的评价包括频度和严重性两个维度。对操作风险来说,可以用违规操作次数来刻画操作风险的频度方面。而操作风险的严重性方面则比较难于量化,银行在经营实践中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会对各种违规行为严重性有自己的判断。我们以其作为操作风险严重性维度的依据。这样建模的结果有利于形成符合银行自身伦理价值的激励约束机制。

银行业务的作业流程按照产品分为若干个流程,每个流程包括一系列在时间上前后连结的作业,各产品流程之间的相同作业构成若干个作业中心,图1对银行作业与流程作了简明的描述。

假设银行有N种作业,每种作业的违规情况可以分为M种类别,所有的违规都可以归入M×N种情况之中。在银行实际管理中,对于各种违规情形,尽管难于确定违规损失金额,但都对违规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一个综合的评价,这种判断可以是定性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结果,最终形成一个总的风险严重程度的认知。这种对风险严重程度的认知不仅仅从可能形成的直接损失后果考虑,还考虑到对整个组织的不利影响,各种间接损失等。经济资本的意义在于形成对业务操作行为的一种激励约束,银行需要针对本行的实际情况,结合风险偏好、价值取向综合评判违规影响,以使得将操作风险经济资本核算能够引导操作行为与银行管理目标相一致。我们将银行管理实践的结果标准化,假设银行对M×N种违规情况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影响系数,如表1所示。

表1中每个系数的含义是发生一次该种违规情况可能导致1单位名义业务的可能损失值。由于银行各项拨备提取通常都不考虑内部操作违规因素,因此,由于违规造成的可能损失可以算为非预期损失,应由经济资本来抵补。系数乘以业务名义金额为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额。那么一个产品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单位名义业务所有M×N种情况经济资本占用之和,即∑Kmn×Ymn,其中Ymn为违规次数。

三、模型的运用

我们运用该模型对某国有商业银行某支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情况进行了测算。我们用该支行近三年来内外部检查、上级行非现场监测发现的违规数据来估算各种模型参数。将信贷业务流程划分为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收回等五个作业环节,按照违规性质严重程度将违规行为从轻到重划分为五类。由于同类违规行为对不同业务品种的影响不同,我们对信贷业务按照一般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贷款和贸易融资等贷款品种分别进行测算。

下面以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为例介绍测算过程。

首先,确定违规作业影响系数。综合考虑违规行为影响程度、责任处理情况以及相应贷款品种历史违约损失数据等因素确定各项违规作业影响系数。表2是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业务违规作业影响系数。

其次,估计各类违规行为的违规概率。用近三年的违规数据估计某作业环节某类违规行为的违规概率。即用某环节某类违规作业总次数除以该环节总的作业次数。例如,我们用贷款调查环节近三年来类别1的违规次数除以三年总的贷款调查作业次数作为贷款调查环节类别1违规行为的违规概率。因为,对所有信贷业务,这五个环节的作业性质基本相似,所以,违规概率适用于所有各个品种的信贷业务。表3为该支行信贷业务违规概率情况。

最后,估算某笔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不同的信贷业务按照业务流程需要消耗不同的信贷作业。例如,对一笔信用等级为AA级,期限一年的信贷业务,需要消耗3次贷款调查作业,3次贷款审查作业,1次贷款发放作业、10次贷后管理作业和1次贷款收回作业。用消耗的上述作业次数同相应环节各类别违约概率相乘得到每环节每类违约行为的预期违约情况。将各环节各类违约数据与对应的违规作业影响系数相乘,并汇总求和得到该类业务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系数,再乘以业务金额得到该笔业务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数。表4列出了该类业务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计算过程。

该模型可用于商业银行内部业绩考核和新产品的评估。

业绩考核方面的应用。在考核某笔业务收益时,要剔除风险成本。也即要计算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对于一笔5 000万元的AA级一年期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其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为5 000×6.34%=317万元。按照15%的资本收益率计算,该笔业务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成本为317×15%=47.55万元。如果该支行操作风险程度高,那么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就高,从而在业绩考核上就要扣除较多的经济资本占用成本,这会激励支行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新产品创新方面应用。不同的信贷产品一般都要经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等环节。但不同的产品所消耗的各环节的作业数会有较大的差距。有些贷款品种,如网络循环贷款,只需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作业以及定期的贷后管理作业。由于所需作业数较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大幅减少,从而即使在机构操作风险程度不变的情况,该品种业务的操作风险也会大大降低。表5给出了网络循环贷款业务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系数计算过程。该业务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3.74%,远低于一般流动资金6.34%的水平。同样一笔5 000万元的网络循环贷款业务,其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为5 000×3.74%=186.94万元。按照15%的资本收益率计算,该笔业务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成本为186.04×15%=28.04万元。

从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影响支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占用的主要因素是作业违规次数、严重性以及业务所需作业数。这可以引导支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减少违规操作,尤其是杜绝严重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也激励支行发展供应链融资、电子商务融资、小企业网络融资等单笔消耗作业较少的创新型信贷业务。

模型借用了作业成本法的思路,突出了操作风险度量的内部管理功能。通过实证运用,我们发现,基于作业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度量模型可以较好地运用于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产品定价以及新产品的创新。

注释:

①经济增加值(EVA)是RAPM的核心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账面利润-经济资本成本=账面利润-经济资本实际占用额×基础回报率

参考文献

[1]潘建国,王惠.基于非直接损失性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J].金融论坛,2009,(1):37-42.

[2]董建伟.商业银行信贷最优规模问题研究——基于风险成本角度[J].经济与管理,2011,(7):54.

上一篇:美国电影《兔子洞》评析 下一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涵与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