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会计课堂的运用

时间:2022-07-13 08:09:30

案例教学在会计课堂的运用

在《基础会计》课,教师可以选某个行业的企业简化的会计核算流程作为案例。根据案例给予的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审核、记账、算账和报账最终得出标准答案。同时,教师也在模拟案例的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会计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会计中的发票、凭证、账簿等在课堂上很难解释和想象的会计资料,在现场就能通过真实感官接触到。

针对实务案例课程,选用以学生讨论思考型为主的案例

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中,应设计以学生思考讨论为主的案例类型。这类案例主要针对某一类会计专业问题或该课程的内容设计,不需要具备标准答案。教师在课堂中只是担当帮助学生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的角色,大部分的时间应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索,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如从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分析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经济犯罪的反面事例,学习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正确要求;从课本文字中找到办理工商登记的程序和步骤等。这类案例往往安排在财务会计讨论、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学习、工商登记或办税实务的处理等课程中进行。这时学生已经有一定会计知识基础,能够参与讨论,能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案例讨论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主动提出来,做到了“互动教学”。

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适时引入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不能一味地讲究用案例代替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该把握案例教学的运用时机,适时引入案例,调整课堂气氛和质量。在案例教学法的分析讨论过程中,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质疑、探索的精神才能实现高效率的课堂。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分析为主,总结归纳会计理论。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对企业实际经济情况的了解,比较适合较高层次的成人教育采用。中职学生基本是从中学毕业直接进入职业教育,对会计主体的经济实务了解不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也正在学习中。在没有一定会计专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采用这一种案例教学形式,往往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程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新入学的会计专业学生课堂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先由比较易分析的案例入手。

2.加强教师业务素质,设计合理的案例

要发挥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良好作用,案例本身的质量是关键。若中职教师能结合教材设计合理的案例,则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但目前,大部分案例的搜集和整理都是依靠现有的陈旧案例教材,缺乏与时俱进的专业性。要设计适合教学的案例,教师必须搜集大量的资料和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改编、包装,选取典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把会计案例教学法发挥理想的效果。因此,中职教师应该主动走出去,多寻求机会到企业进行观摩或实践以增进实际工作经验。

小结

在中职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案法是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既能轻松帮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合理地在中职会计专业的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

作者:杨艳萍单位: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房产开发财务管理的难题及对策 下一篇:分层教学在会计从业资格辅导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