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学科的初高中衔接

时间:2022-07-13 07:49:51

浅谈物理学科的初高中衔接

很多家长和同学不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特点,从而不知道高一时如何更好地从初中物理的思维中跳出来走向高中物理,导致上高中后物理成绩就直线下降。其实,初高中物理在知识点、学习方法上区别都很大,很少有可继承的东西。只有在解题的流程上是相同的。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难的原因

1、教材方面

初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初中物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定性的,定量的少:高中物理虽然其内容也是力、热、光、电等,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植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知识储备不够。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物理教学的需要。学科间的不衔接给学生数学工具的运用带来了困难,加大了物理学习的难度。

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的难度降低幅度较大,高中教材虽然也有所调整,但由于受高考等客观因素的牵制,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因而反使高初中之间的“台阶”加高了。

2、教学方法方面

初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要求较低,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传授的知道性,教学课堂密度小,进度较慢,有可能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小,变化也不多,且多数与教师课上讲的内容、例题对得上路子,考试时往往只要记住公式,做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较好成绩,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对知识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多对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同类问题的共性。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使学生逐渐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是不严密性的,正是这些知识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形成一些前概念,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下的情形,结果不少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了消极影响。高中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理想模型,如“质点、单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简谐运动”等,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地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情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此外还要有空间想象能力,比如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措施

1、熟悉教材,理解透彻初高中的课程标准。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在接纳新知的过程中总是有排它性的,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识方式,而总想用以前的知识来认识、解释新问题。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来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讲的速度(实际上是速率)、路程和高中讲的速度、位移等,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的特点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

2、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法引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能力较强的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能顺利进入物理学习状态,而在初中靠死记硬背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在物理学习中逐渐掉队。由此可见,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力。

首先,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在完成课本上现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安排、指导学生课外实验,小实验,让他们动手,动脑,再引导他们分析讨论,从中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认识,锻炼其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中注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具体问题中要强调对物理过程的分析。

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很多,像理想化模型法(光线、质点、单摆)、等效替代法(总电阻、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图像法(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速度图像、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控制变量法(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类比法(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假设法(对静摩擦力的分析)、推理法(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等,教学时加强物理学方法的传授,使学生体会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具体的物理问题要重视分析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最难的题是看不懂的题,不知所云,那么不懂在何处?是知识点不清还是物理模型不清,以上问题解决了,题目也就自然解决了。学习物理,靠分析解决问题是主要的,极少的问题靠记忆来解决。

3、重视知识内容的拓宽。

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有许多选学内容,在每章后还配有阅读材料,教师应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要求学生自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或物理学的前瞻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除了上面谈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等。但是在与高中物理的衔接过程中不要盲目的加深加难,不要超出教学的大纲要求,在衔接过程中着重抓基础、抓基本能力。使学生能顺利踏上新台阶。总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配合,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师生互动,师生共学,一定会顺利步入高中物理的殿堂,进而顺利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的。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