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物理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衔接

时间:2022-05-19 02:38:16

浅谈如何做好物理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衔接

【摘 要】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突然找不到学习物理的感觉。这主要是初中物理学习与高中物理学习上出现了衔接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一个思维上的过渡,将能够很轻松地进入高中的物理学习状态。本文作者是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然后进入高中物理教学,特以此文来探讨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的过渡衔接。

【关 键 词】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思维方式;衔接;过渡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初中物理学得很好,中考物理分数很高,自己也觉得物理科学得很轻松。可是当他们进入高一后,物理成绩却直线下降,很短时间内就从初中的物理尖子变成了高中的物理落后生。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经过对学生的谈话,跟踪研究发现,这类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时都颇为轻松,对教材知识点掌握得也比较好,但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物理,突然发现初中时的学习方法不适应了,思维也跟不上现在教学的节奏。不适应新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结果由原来的名列前茅变成了倒数。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总结出了它的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思维方式与逻辑能力的不同

初中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体形象思维转阶段。因此,在学习知识、概念、规律时,往往以记忆为主,并且需要具体形象来支持,需要教师举例子、打比方。而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则要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能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并能主动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因此,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这就需要学生的理解与思维要发生一定的转变。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所以作为老师,有必要引导他们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的衔接与过渡。所以,在高一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在上课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引导。如在关于重心的教学中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等都是抽象概念的教学。因此,要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概括等过程,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实现从“实物”到“质点”的跨越。

二、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

初中物理重在现象,高中物理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现今的初中物理教材中,主要学习的是声、光、热、力、电五大板块的物理知识。但每个章节的名称都很巧妙,如八年级物理,学习的是声现象、光现象,而不是声学、光学。原因是什么?初中物理的侧重点是认识物理现象,理解并能解释这些物理现象。而进入高中后,我们学习的是声、光、热、力、电这些板块的内容,但是高中物理的侧重点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物理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现象上,而要更加深入。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重记忆、重静态的描述,内容浅显直观,以定性分析为主,并且图文并茂,为了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材料中提供章首图、轶闻趣事,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先入为主,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这为以后的高中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高中物理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重理解、重动态的描述,并以定量计算为主,物理概念相对抽象、严密,在数学工具的应用上要求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而言,它识量增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的知识点增为90个。其理论性增强,对于许多案例,我们往往是研究它们发生的本质。这就要求高中生应该掌握得更系统,综合能力更强。

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瞎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重点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切记认为问题简单,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公式。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为了将抽象的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高一开始我们就要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受力分析要画力的图示,运动学要画过程图,动力学要求画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归纳。

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综合素质,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有部分学生上课时非常认真,对课堂内容掌握也比较好,但是一到训练,做题的时候就无从入手。其原因是什么呢?经过跟踪调查发现,这类学生是综合能力上的欠缺导致的。事实上,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要从课本内向课本外扩展,从课堂内向课堂外扩展,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目前看来,学生学物理往往只是刻板地从课本上的原理、公式到试卷上的试题,解题成了学习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然而,学生大搞题海战术,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规律,以致于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有些时候甚至对原题稍加改动就难倒了大批学生。因此,对于习题、例题讲解教师要注重举一反三,要突出思维分析过程,注重灵活性,突出创新思维训练。经过循序渐进的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发散思维也会得到拓展。

总之,我们充分认识到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上的各种困难,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和人文的关心,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衔接。

【参考文献】

[1] 安峰辉. 浅论中学物理的衔接教学[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4).

[2] 王万里.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J]. 新校园(中旬刊),2014(4).

[3] 叶送迎. 浅议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J]. 中学教学参考,2014(5).

上一篇:浅谈对中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虽败犹荣匹克之队塞尔维亚夺得FIBA篮球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