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时间:2022-07-13 07:11:40

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扩大知识面的重要途径。作为体现学生多方面素质之一的阅读能力,除课堂内的书本知识外,其课外阅读现状如何?为此,我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共有145人参加,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的范围、时间、作用、书籍的来源等,几乎涉及课外阅读各个方面。下面结合调查的结果加以分析、探讨:

一、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书籍是人类文化遗产得以流传后世的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和精神食粮,而阅读则是人类获取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初中教材所选的内容虽然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精品,但只停留在课本知识,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是远远不够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试想,没有吸收,哪来倾吐?鲁迅先生也曾说:“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些都说明了多读书对提高写作能力,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很难想象,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只在几篇课文里分析来训练去,怎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那么,学生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呢?

表一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90%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对其学习尤其是写作帮助是很大的。尽管现代通讯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闻媒介也大量普及,然而我们看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仍是阅读。其实,学生的这一问卷结果,与我们的教学宗旨是一致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可学生实际阅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数据:

表二

从表二中我们看到,20%的学生没有时间阅读,50%的学生只有少量时间阅读,这与前面的问卷情况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呀!面对这一数据,是否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与感慨?难道学生进入初中后就意味着没有了能支配的时间?就意味着必须在题海中挣扎?就意味着只能钻进课本为中考而中考?很难想象,就课本而课本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更难想象,死钻课本为中考而中考的高分低能的学生能服务于未来。

所以,一批社会有识之士敏锐地感到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阅读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课外阅读一席之地,这是前提;其次,加强对学生方法的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这是关键。从表中我们看到,只有少数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大多数学生处于盲目阅读的状况,且不做阅读笔记或摘抄。

对课外阅读,教师要与所教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定向”与“定位”。“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及相关报刊。“定位”即定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做笔记或看读书随笔,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从外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落到实处,保质保量,才能使阅读发挥其作用。

二、对课外阅读的思考

表三

从表三中我们看到,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是杂乱的,是没有质的保障的。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没有直接为中学生服务的图书馆,即使有,也是设施较差,不完全具有向学生借阅书籍的条件,而家庭图书有限、范围狭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借书,许多不健康的书刊也就趁机流入到学生当中,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层,其好奇心、求知欲很强,再加上强烈的自我价值观念的萌发,使其乐于去探索求知一切事物。然而由于受认识能力、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他们极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误入歧途。因此,必要的阅读指导与正规的阅读途径是非常重要的。为使学生的阅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 社会、学校、家庭要正确认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合法、通畅便利的阅读途径,要为学生阅读大开方便之门。

2. 学校要尽可能运用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各类读书竞赛,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3. 密切注意,严禁不健康书刊流入校园,净化学生阅读的精神食粮。

4. 广泛宣传课外阅读的作用,取得社会、家长的共识和支持。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衷心希望社会、学校、家庭能给予课外阅读这一语文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应有的地位,促使其逐步走入正轨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习题课教法探析 下一篇:广州市番禺区城市扩展模拟研究